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目录 | 第11-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土壤微生物对干旱和CO_2倍增的响应研究进展 | 第14-19页 |
·干旱和大气CO_2升高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15-18页 |
·土壤微生物对干旱和大气CO_2升高的反馈效应 | 第18-19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研究方法 | 第19-22页 |
·平板计数法 | 第20页 |
·生物标记物法(Biomarker) | 第20-21页 |
·BIOLOG微平板法 | 第21页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第21-22页 |
·DNA长度多态性分析图谱 | 第22页 |
·课题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2-25页 |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研究内容 | 第23页 |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拟解决的问题和论文创新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 第25-39页 |
·采样区概况 | 第25页 |
·实验设计 | 第25-26页 |
·主要试剂和仪器 | 第26-29页 |
·实验药品和试剂 | 第26-28页 |
·实验仪器 | 第28-29页 |
·测定指标及计算方法 | 第29-39页 |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 | 第29-30页 |
·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的测定 | 第30-32页 |
·植物生理指标的测定 | 第32-33页 |
·BIOLOG测定土壤功能多样性 | 第33-34页 |
·PCR-DGGE测定土壤遗传多样性 | 第34-39页 |
第三章 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对干旱和大气CO_2倍增的响应 | 第39-53页 |
·植物生长的响应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39-44页 |
·植物生理特性 | 第39-42页 |
·植物生物量 | 第42-43页 |
·讨论 | 第43-44页 |
·土壤基质的响应及其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44-47页 |
·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含量 | 第44-45页 |
·土壤溶解性碳氮比 | 第45-46页 |
·讨论 | 第46-47页 |
·土壤微生物量和活性对干旱和CO_2倍增的响应 | 第47-53页 |
·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 | 第47-48页 |
·土壤酶活 | 第48-51页 |
·讨论 | 第51-53页 |
第四章 基于PCR-DGGE的土壤微生物群落遗传多样性 | 第53-63页 |
·土壤微生物基因组DNA的PCR扩增 | 第53-54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DGGE条带分布特征 | 第54-58页 |
·土壤细菌16S rDNA的PCR-DGGE | 第54-56页 |
·土壤真菌18S rDNA的PCR-DGGE | 第56-58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DGGE物种多样性指数 | 第58-59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DGGE聚类分析 | 第59-61页 |
·讨论 | 第61-63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 | 第61-62页 |
·土壤微生物物种多样性变化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基于BIOLOG的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 第63-71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BIOLOG代谢能力变化 | 第63-64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BIOLOG代谢多样性指数 | 第64-66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BIOLOG碳源利用特征 | 第66-67页 |
·土壤微生物群落BIOLOG碳源利用主成分分析 | 第67-69页 |
·讨论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1-75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学术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