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研究--以岳麓区坪塘镇为例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引言 | 第13-19页 |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 第13-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第一章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概述 | 第19-27页 |
第一节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的基本概念 | 第19-21页 |
一、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的相关概念 | 第19-20页 |
二、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的概念 | 第20-21页 |
第二节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的理论基础 | 第21-24页 |
一、公共物品供给理论 | 第21-22页 |
二、外部性理论 | 第22-23页 |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3-24页 |
第三节 建立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的现实意义 | 第24-27页 |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 | 第24-25页 |
二、依法治国方略的迫切要求 | 第25页 |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环节 | 第25-26页 |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 | 第26-27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的现状 | 第27-35页 |
第一节 长沙大河西先导区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方案 | 第28-30页 |
一、总体思路 | 第28-29页 |
二、总体保障措施 | 第29-30页 |
三、实施方案 | 第30页 |
第二节 坪塘镇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具体措施 | 第30-35页 |
一、指导思想与工作目标 | 第30-31页 |
二、集中整治现存生活垃圾和完善、规范基础卫生设施 | 第31-32页 |
三、长效管理机制 | 第32-35页 |
第三章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中存在的缺陷 | 第35-51页 |
第一节 法律法规制定上的缺陷 | 第35-37页 |
一、法律建立上的缺陷 | 第35-36页 |
二、法规上的缺陷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农村物业管理制度的缺陷 | 第37-40页 |
一、物业管理实施上的缺陷 | 第38-39页 |
二、物业管理费用方面的缺陷 | 第39-40页 |
第三节 奖惩制度的缺陷 | 第40-41页 |
一、奖惩制度没有体系 | 第40页 |
二、农村垃圾管理责任考评措施可操作性差 | 第40页 |
三、奖励和惩罚措施单一、力度不够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垃圾分类制度的缺陷 | 第41-44页 |
一、垃圾分类的意识不强 | 第42-43页 |
二、相关配套设施不全 | 第43页 |
三、分类之后的垃圾处理方式不完善 | 第43-44页 |
第五节 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制度的缺陷 | 第44-45页 |
一、政府忽视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 | 第44页 |
二、农村生活减量化制度设计存在漏洞 | 第44-45页 |
第六节 城乡二元体制造成的农村垃圾处理的缺陷 | 第45-49页 |
一、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规划的缺失 | 第46-47页 |
二、缺乏科学的管理体制 | 第47-49页 |
第七节 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的缺陷 | 第49-51页 |
一、村垃圾收集点选址问题 | 第49-50页 |
二、镇转运实施问题 | 第50页 |
三、县处理的困难 | 第50-51页 |
第四章 国外先进经验介绍及启示 | 第51-72页 |
第一节 美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 | 第51-62页 |
一、美国垃圾管理的立法概况 | 第51-53页 |
二、规划制度建设 | 第53-54页 |
三、垃圾收集方法 | 第54-56页 |
四、废品收购市场 | 第56-57页 |
五、垃圾分类 | 第57-58页 |
六、减量化 | 第58-59页 |
七、公众参与 | 第59-60页 |
八、美国农村管理的其他方面 | 第60-62页 |
第二节 日本生活垃圾管理制度 | 第62-66页 |
一、日本垃圾管理的立法概况 | 第62-63页 |
二、日本垃圾分类 | 第63-64页 |
三、日本垃圾收集 | 第64-65页 |
四、垃圾收费 | 第65页 |
五、意识培养 | 第65页 |
六、日本农村生活垃圾管理的其他问题 | 第65-66页 |
第三节 埃及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简介 | 第66-69页 |
一、埃及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上的完善 | 第67页 |
二、埃及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资金上的完善 | 第67-68页 |
三、埃及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技术和运行上的完善 | 第68页 |
四、埃及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能力的培养 | 第68-69页 |
第四节 外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的启示 | 第69-72页 |
一、有关农村生活垃圾管理过程中公众参与的启示 | 第69-70页 |
二、资金来源的启示 | 第70页 |
三、可操作性上的启示 | 第70-71页 |
四、市场化的启示 | 第71-72页 |
第五章 建立健全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法律制度 | 第72-91页 |
第一节 健全农村垃圾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 | 第72-75页 |
一、立法层级的选择 | 第73-74页 |
二、一般法和特别法的选择 | 第74-75页 |
第二节 农村物业管理制度的健全 | 第75-79页 |
一、理清政府和农民在物业管理中的地位 | 第76-77页 |
二、资金机制 | 第77-79页 |
第三节 奖惩制度的完善 | 第79-81页 |
一、奖惩机制的选择 | 第79页 |
二、奖惩机制的完善 | 第79-80页 |
三、奖惩体系的建设 | 第80-81页 |
第四节 垃圾分类制度的完善 | 第81-84页 |
一、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 | 第81-83页 |
二、垃圾分类机制的建立 | 第83-84页 |
第五节 农村生活垃圾减量化制度的完善 | 第84-86页 |
一、源削减 | 第84-85页 |
二、减少已经产生的垃圾数量 | 第85-86页 |
第六节 城乡环卫一体化制度的建立 | 第86-88页 |
一、统一规划 | 第87页 |
二、加大资金投入 | 第87-88页 |
三、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 | 第88页 |
第七节 健全农村生活垃圾管理模式 | 第88-91页 |
一、健全选址方式、方法 | 第89页 |
二、健全乡镇转运模式 | 第89-90页 |
三、完善县处理终端系统 | 第90-91页 |
结语 | 第91-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附录 | 第97-98页 |
后记 | 第98-10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