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油菜产量性状研究进展 | 第12-14页 |
·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3-14页 |
·油菜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第14页 |
·油菜抗裂角相关性状研究进展 | 第14-17页 |
·油菜抗裂角相关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5-16页 |
·油菜抗裂角性与角果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 第16页 |
·油菜角果性状对抗裂角性的遗传贡献率研究 | 第16-17页 |
·油菜株型性状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油菜株型性状的遗传研究 | 第17-18页 |
·油菜株型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研究 | 第18页 |
·杂种优势研究进展 | 第18-19页 |
·杂种优势概念 | 第18页 |
·油菜中杂种优势的利用 | 第18-19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甘蓝型油菜裂角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20-31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0-21页 |
·材料 | 第20页 |
·方法 | 第20-21页 |
·田间试验方法 | 第20页 |
·鉴定方法 | 第20-21页 |
·数据分析 | 第2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1-29页 |
·抗裂角指数的性状表现 | 第21-22页 |
·角果性状对抗裂角指数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的贡献 | 第22-23页 |
·抗裂角相关性状的遗传方差组成 | 第23-24页 |
·抗裂角指数的加性效应 | 第24页 |
·角果性状对抗裂角指数加性效应的贡献 | 第24-26页 |
·抗裂角指数的显性效应与杂种优势 | 第26-27页 |
·杂交组合角果性状对抗裂角指数显性效应的贡献 | 第27-28页 |
·杂交组合角果性状对抗裂角指数显性×环境互作效应的贡献 | 第28-29页 |
·讨论 | 第29-31页 |
第三章 甘蓝型油菜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31-43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1页 |
·材料 | 第31页 |
·方法 | 第31页 |
·数据分析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41页 |
·产量性状的性状表现 | 第31-34页 |
·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的贡献 | 第34-35页 |
·产量性状的遗传方差组成 | 第35-36页 |
·亲本单株产量的加性效应 | 第36页 |
·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加性效应的贡献 | 第36-37页 |
·杂交组合单株产量的显性效应 | 第37-38页 |
·杂交组合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显性效应的贡献 | 第38-39页 |
·杂交组合产量性状对单株产量显性×环境互作效应的贡献 | 第39-40页 |
·杂交组合全株角果数的显性效应 | 第40-41页 |
·讨论 | 第41-43页 |
第四章 甘蓝型油菜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 | 第43-46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3页 |
·材料 | 第43页 |
·方法 | 第43页 |
·数据分析 | 第43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3-45页 |
·株型性状的遗传方差组成 | 第43-44页 |
·亲本株型性状的加性效应 | 第44页 |
·杂交组合株高和重心高度的显性效应 | 第44-45页 |
·讨论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作者简历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