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统民居生态理念的现代住宅设计方法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致谢 | 第7-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生态节能问题成为全球焦点 | 第14页 |
·我国能源与环境现状问题的概述 | 第14-15页 |
·我国建设生态住宅的紧迫性 | 第15-16页 |
·我国生态住宅发展现状概述 | 第16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理论意义 | 第17页 |
·实践意义 | 第17页 |
·研究对象 | 第17页 |
·研究内容及文章脉络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文献整理归纳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实际调查研究的方法 | 第18页 |
·系统综合剖析的方法 | 第18页 |
·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 第18-19页 |
·必要性分析 | 第19-20页 |
·尊重中国传统民居博大精深文化的需求 | 第19页 |
·对能源环境日益严重状况下的反思 | 第19页 |
·当下房地产住宅市场走可持续化道路发展的需求 | 第19-20页 |
·概念界定 | 第20-21页 |
·传统民居 | 第20页 |
·生态理念 | 第20-21页 |
·论文框架 | 第21页 |
·本章小结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溯源:传统民居生态特征的探索 | 第23-36页 |
·传统民居的起源及基本形制 | 第23-25页 |
·宏观层面生态特征 | 第25-27页 |
·“天人合一”的生态精神 | 第25-26页 |
·因地制宜的处理手法 | 第26-27页 |
·实例——桂林古民居 | 第27页 |
·中观层面生态特征 | 第27-31页 |
·民居群体的组合 | 第27-28页 |
·民居的外部形态 | 第28-29页 |
·实例——四合院组合处理 | 第29-31页 |
·微观层面生态特征 | 第31-35页 |
·民居的空间构成处理 | 第31页 |
·民居的自然通风处理 | 第31-32页 |
·民居的保温隔热处理 | 第32-33页 |
·民居的采光遮阳处理 | 第33页 |
·民居对天然材料的运用 | 第33-34页 |
·实例——徽州民居细部处理 | 第34-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6页 |
第三章 演变:从传统生态模式到现代转变 | 第36-51页 |
·现代居民家庭结构及生活方式 | 第36-37页 |
·传统民居与现代住宅的契合 | 第37-39页 |
·适宜性 | 第37-38页 |
·不适宜性 | 第38-39页 |
·宏观环境上的转变 | 第39-41页 |
·自然环境的转变 | 第39-40页 |
·文化上的转变 | 第40-41页 |
·中观形式上的转变 | 第41-44页 |
·空间层次的转变 | 第41-42页 |
·层数及占地密度上的转变 | 第42-43页 |
·色彩上的转变 | 第43页 |
·邻里交往的转变 | 第43-44页 |
·微观技术上的转变 | 第44-50页 |
·从传统天井向现代中庭的转变 | 第44-45页 |
·从湘西吊脚楼向管道通风的转变 | 第45-46页 |
·从天然材料向绿色材料的转变 | 第46-47页 |
·从单一墙体到复合墙体的转变 | 第47-48页 |
·从屋檐遮阳到现代遮阳板的转变 | 第48-49页 |
·从传统火炕到现代“吊炕”的转变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四章 设计与营造:现代住宅生态设计 | 第51-66页 |
·宏观层面环境上的生态措施 | 第51-53页 |
·人、自然、建筑和谐共生 | 第51-52页 |
·选址择地,因地制宜 | 第52-53页 |
·中观层面形式上的生态措施 | 第53-57页 |
·群体组合的处理 | 第53-57页 |
·微观层面技术上的生态措施 | 第57-64页 |
·户内平面空间的处理 | 第57-58页 |
·自然通风的处理 | 第58-60页 |
·保温隔热的处理 | 第60-62页 |
·采光遮阳的处理 | 第62-63页 |
·绿色建材的运用 | 第63-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解析:现代住宅生态实例 | 第66-76页 |
·建筑与环境关系实例——西山庭院 | 第66-67页 |
·符合地域特性 | 第66页 |
·与环境融合共生 | 第66-67页 |
·建筑与形体关系实例——土楼公社 | 第67-70页 |
·邻里单元空间处理 | 第68-70页 |
·建筑外部形态处理 | 第70页 |
·建筑的内部关系实例——万科第五园 | 第70-74页 |
·空间结构生态处理 | 第71页 |
·户型内部空间设计 | 第71-73页 |
·细部运用表现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第六章 展望:现代住宅生态设计的发展趋势 | 第76-78页 |
·设计赋有地域性的生态住宅 | 第76页 |
·设计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生态住宅 | 第76-77页 |
·设计多层次的生态住宅,促进社会和谐 | 第77-78页 |
结语 | 第78-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83-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