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环境效应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选题意义 | 第11页 |
·文献综述 | 第11-1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相关研究成果评述 | 第14-15页 |
·论文结构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创新之处及不足 | 第17-18页 |
第2章 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效应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环境效应论 | 第18-20页 |
·规模效应 | 第18-19页 |
·结构效应 | 第19页 |
·技术效应 | 第19-20页 |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 第20-21页 |
·污染避难所假说 | 第21-23页 |
第3章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及带来的环境问题 | 第23-36页 |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现状 | 第23-31页 |
·规模不断扩大,占全国比重上升 | 第23-26页 |
·集中于第二产业,工业占比增加 | 第26-28页 |
·主要来源于亚洲,东南亚为主体 | 第28-30页 |
·按区分布,长株潭和湘南占主导 | 第30-31页 |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带来的环境问题 | 第31-36页 |
·环境质量状况 | 第31-35页 |
·承接产业转移引起的环境问题 | 第35-36页 |
第4章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效应相关性分析 | 第36-47页 |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的基本关系及作用机制 | 第36-39页 |
·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的基本关系 | 第36-38页 |
·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效应作用机制 | 第38-39页 |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效应相关性检验 | 第39-43页 |
·模型及数据 | 第39-40页 |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污染的格兰杰检验 | 第43-47页 |
·单位根检验 | 第43-45页 |
·格兰杰因果检验 | 第45-47页 |
第5章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效应实证分析 | 第47-55页 |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效应分析指标体系 | 第47-49页 |
·环境效应指标体系 | 第47-48页 |
·变量选取 | 第48-49页 |
·数据来源 | 第49页 |
·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效应分析联立方程 | 第49-51页 |
·规模效应方程 | 第50页 |
·结构效应方程 | 第50页 |
·技术效应方程 | 第50-51页 |
·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环境效应分析的实证结果 | 第51-55页 |
第6章 结论和建议 | 第55-61页 |
·主要结论 | 第55-57页 |
·承接产业转移规模超过环境容量 | 第55页 |
·承接产业转移结构偏重污染产业 | 第55-56页 |
·利用先进环境技术水平相对较低 | 第56-57页 |
·环境监管力度不能促进持续发展 | 第57页 |
·对于环境保护引导鼓励力度不够 | 第57页 |
·促进湖南承接产业转移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政策建议 | 第57-61页 |
·合理控制承接产业转移规模,符合当地环境容量 | 第58页 |
·优化升级承接产业转移结构,减少工业三废排放 | 第58-59页 |
·大力提升环境技术创新利用,实现废物利用创收 | 第59页 |
·积极强化当地环境管制力度,形成良好引资环境 | 第59-60页 |
·引导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促进构建“两型社会”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个人简历、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附录 原始数据 | 第67-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