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电力公司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6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6-20页 |
| ·课题的背景和内容 | 第16-17页 |
| ·课题的意义 | 第17页 |
| ·系统方案规划 | 第17-18页 |
| ·论文整体结构框架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 | 第20-26页 |
| ·中央空调概述 | 第20-21页 |
| ·制冷原理 | 第20-21页 |
| ·采暖原理 | 第21页 |
| ·中央空调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 第21-22页 |
| ·设计原则 | 第21页 |
| ·功能要求 | 第21-22页 |
| ·控制系统的框架设计 | 第22-24页 |
| ·系统控制方式的设计 | 第22-23页 |
| ·系统框架设计 | 第23-24页 |
| ·小结 | 第24-26页 |
| 第三章 系统功能介绍和硬件选型 | 第26-42页 |
| ·系统功能介绍 | 第26-27页 |
|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的介绍 | 第27-29页 |
| ·PLC的选择 | 第29-33页 |
| ·基本单元的选择 | 第30-32页 |
| ·A\D和D\A模块的选择 | 第32-33页 |
| ·变频器和软起的选择 | 第33-34页 |
| ·现场仪表的选择 | 第34-37页 |
| ·通讯网络的选择 | 第37-41页 |
| ·工业网络的介绍 | 第37-40页 |
| ·电力公司工业网络的选择 | 第40-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第四章 系统的电路设计和功能介绍 | 第42-60页 |
| ·控制主回路的设计 | 第43-49页 |
| ·冷却水循环系统 | 第43-44页 |
| ·采暖水循环系统 | 第44-46页 |
| ·采暖水补水系统 | 第46-47页 |
| ·冷冻水循环系统 | 第47页 |
| ·控制回路主电路 | 第47-49页 |
| ·控制回路 | 第49-53页 |
| ·冷却水循环系统 | 第49-51页 |
| ·采暖水循环系统 | 第51-52页 |
| ·采暖循环水补水系统 | 第52-53页 |
| ·PLC(控制器)的电路设计 | 第53-57页 |
| ·采暖水补水控制系统 | 第53页 |
| ·采暖水循环控制系统 | 第53页 |
| ·冷却水、冷冻水循环控制系统 | 第53-57页 |
| ·变频器和软启动器电路设计 | 第57-58页 |
| ·小结 | 第58-60页 |
| 第五章 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60-76页 |
| ·编程软件介绍 | 第60-61页 |
| ·STEP7 MicroWIN编程软件 | 第60页 |
| ·STEP7 V5.4编程软件 | 第60-61页 |
| ·系统硬件组态 | 第61-62页 |
| ·GSD文件的导入 | 第61页 |
| ·网络组态 | 第61-62页 |
| ·程序总体设计 | 第62-63页 |
| ·主站程序 | 第63-67页 |
| ·模拟量处理程序 | 第63-66页 |
| ·通讯程序 | 第66-67页 |
| ·从站程序 | 第67-74页 |
| ·模拟量变换程序 | 第67-68页 |
| ·PD控制算法程序 | 第68-70页 |
| ·滤波程序 | 第70-71页 |
| ·逻辑控制程序 | 第71-74页 |
| ·小结 | 第74-76页 |
| 第六章 上位机监控设计 | 第76-88页 |
| ·组态软件的选择 | 第76-77页 |
| ·WINCC组态软件的介绍 | 第77-78页 |
| ·组态监控系统的设计 | 第78-83页 |
| ·监控网络的介绍 | 第78页 |
| ·新建WINCC工程 | 第78-81页 |
| ·建立变量 | 第81-82页 |
| ·组建动态画面 | 第82-83页 |
| ·动态连接 | 第83页 |
| ·山西省电力公司中央空调监控系统 | 第83-86页 |
| ·启动画面 | 第83页 |
| ·动态画面 | 第83-84页 |
| ·参数画面 | 第84-85页 |
| ·报警记录 | 第85-86页 |
| ·历史记录查询 | 第86页 |
| ·小结 | 第86-88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 致谢 | 第94-96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