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18页 |
| ·污泥脱水的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 ·超声波对污泥的作用 | 第10-14页 |
| ·超声分解作用 | 第11-12页 |
| ·超声促进污泥脱水 | 第12-14页 |
| ·絮凝剂的作用 | 第14-15页 |
| ·助滤剂的作用 | 第15-17页 |
| ·小结 | 第17页 |
| ·本课题研究内容与目标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理论部分 | 第18-35页 |
| ·污泥的来源 | 第18页 |
| ·污泥的物化性质 | 第18-21页 |
| ·污泥中水分的存在形态 | 第18-19页 |
| ·污泥密度 | 第19-20页 |
| ·污泥的体积 | 第20页 |
| ·污泥的基本理化性质 | 第20-21页 |
| ·污泥的脱水性能 | 第21-23页 |
| ·脱水性能指标 | 第21-22页 |
| ·胞外多聚物(EPS) | 第22-23页 |
| ·污泥过滤脱水的几个影响因素 | 第23页 |
| ·有机絮凝剂的特性 | 第23-25页 |
| ·有机絮凝剂的作用及其在水中的组分 | 第23-24页 |
| ·有机絮凝剂的絮凝过程及其机理 | 第24-25页 |
| ·超声波简介 | 第25-28页 |
| ·声化学反应器 | 第26页 |
| ·声化学机理 | 第26-27页 |
| ·超声空化阈值 | 第27-28页 |
| ·基本声学参数—声强 | 第28页 |
| ·滤饼压缩特性 | 第28-32页 |
| ·液力压密脱水理论 | 第29-31页 |
| ·影响滤饼比阻的因素 | 第31-32页 |
| ·硅藻土的助滤行为 | 第32-35页 |
| ·助滤剂过滤机理 | 第33页 |
| ·硅藻土助滤剂在过滤过程中的作用 | 第33-35页 |
| 第三章 实验部分 | 第35-43页 |
| ·实验原料、装置和仪器 | 第35-37页 |
| ·实验原料 | 第35页 |
| ·实验装置 | 第35-36页 |
| ·实验仪器 | 第36-37页 |
| ·过滤实验过程 | 第37-38页 |
| ·布氏漏斗抽滤实验 | 第37页 |
| ·板框压滤实验 | 第37-38页 |
| ·主要参数的测量 | 第38-43页 |
| ·恒压过滤过滤常数K、压缩性指数s 及其滤饼比阻r 的测定 | 第38-40页 |
| ·含水率的测定 | 第40-41页 |
| ·声强的测定 | 第41页 |
| ·硅藻土助滤剂添加方式的比较 | 第41-43页 |
| 第四章 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43-65页 |
| ·恒压过滤实验 | 第43-46页 |
| ·过滤常数K 的测定 | 第43-45页 |
| ·压缩性指数s | 第45页 |
| ·滤饼比阻r | 第45-46页 |
| ·活性污泥板框压滤后的含水率 | 第46-50页 |
| ·室温对污泥过滤的影响 | 第46-47页 |
| ·污泥放置天数对过滤过程的影响 | 第47-48页 |
| ·直接对污泥进行压滤的含水率的变化 | 第48-49页 |
| ·压滤时间对污泥含水率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添加絮凝剂聚丙烯酰胺(PAM)对污泥进行化学调质 | 第50-53页 |
| ·絮凝剂(PAM)对污泥脱水的作用 | 第51-52页 |
| ·絮凝剂最佳添加量的确定 | 第52-53页 |
| ·超声对污泥脱水的促进作用 | 第53-58页 |
| ·超声对污泥直接辐照的效果 | 第53-54页 |
| ·超声对污泥脱水的作用 | 第54-55页 |
| ·最佳超声声强和最佳超声作用时间的确定 | 第55-56页 |
| ·超声结合PAM 作用促进污泥的脱水 | 第56-58页 |
| ·硅藻土的助滤行为 | 第58-65页 |
| ·添加硅藻土的过滤实验结果分析 | 第59-61页 |
| ·预涂层厚度 | 第61-62页 |
| ·预涂层的作用 | 第62页 |
| ·预涂层结合超声对污泥脱水的影响 | 第62-65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65-67页 |
| ·结论 | 第65-66页 |
| ·建议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 研究成果 | 第71-72页 |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