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问题来源和选题背景 | 第10-13页 |
·选题背景和问题来源 | 第10-12页 |
·研究的基础和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关于我国加工贸易的公共政策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关于国外加工贸易的公共政策综述 | 第14-16页 |
·选题的研究目的与思路 | 第16-17页 |
·研究目的 | 第16页 |
·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6-17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创新点 | 第18-19页 |
第二章 我国加工贸易的公共政策概念及其形成 | 第19-27页 |
·加工贸易公共政策内涵界定与内容体系 | 第19-21页 |
·加工贸易公共政策的概念与来源 | 第19页 |
·我国加工贸易公共政策发布机构层次 | 第19-20页 |
·加工贸易公共政策与公共利益关联 | 第20-21页 |
·我国加工贸易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形成 | 第21-22页 |
·加工贸易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流程 | 第22页 |
·加工贸易公共政策制定的微观流程 | 第22页 |
·我国加工贸易公共政策调整的动因和迫切性 | 第22-27页 |
·公共政策调整加工贸易的内部原因 | 第23-25页 |
·国际环境变化是公共政策调整的外因 | 第25-27页 |
第三章 宁波市加工贸易环境及公共政策存在的问题和成因分析 | 第27-35页 |
·宁波市加工贸易发展整体环境 | 第27-30页 |
·宁波市加工贸易发展历史以及配套硬件环境 | 第27-28页 |
·宁波市加工贸易现状以及突破点 | 第28-30页 |
·宁波市加工贸易在公共政策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30-32页 |
·宁波市加工贸易与公共政策的协调机制不匹配 | 第30页 |
·加工贸易政策不规范是引发各种问题的直接诱因 | 第30-31页 |
·加工贸易定位存在偏差是产生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 | 第31-32页 |
·他山之石—新加坡加工贸易产业的政策调整 | 第32-35页 |
·新加坡加工贸易发展以及政策调整的历史 | 第32页 |
·新加坡加工贸易发展的特征分析 | 第32页 |
·公共政策调整加工贸易的两个主要途径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宁波市加工贸易的公共政策调整 | 第35-43页 |
·从公共政策视角健全加工贸易产业链 | 第35-38页 |
·公共政策调整加工贸易发展思路 | 第35-37页 |
·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优化外贸出口结构 | 第37-38页 |
·公共政策完善宁波市加工贸易配套建设 | 第38-41页 |
·公共政策全面完善加工贸易软硬件配套建设 | 第38-39页 |
·推进宁波市贸易展览中心建设和物流服务水平 | 第39-40页 |
·发挥公共政策对于金融体系的导向作用 | 第40-41页 |
·设计公共政策提高加工贸易的效率 | 第41-43页 |
·产业集群政策推进加工贸易发展 | 第41页 |
·整体性治理理论整合加工贸易产业 | 第41-43页 |
第五章 公共政策调整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策略 | 第43-49页 |
·我国加工贸易的公共政策修正方法 | 第43-46页 |
·理念修正:建立我国跨省区域性政策组合 | 第43页 |
·机制修正:形成合理完善的加工贸易公共管理服务运行机制 | 第43-45页 |
·路径修正:建设地区发展路径差异化的政策导向 | 第45-46页 |
·我国加工贸易的公共政策监控方法 | 第46-49页 |
·突显加工贸易公共政策监控的主体 | 第46-47页 |
·健全公共政策监督反馈渠道多元化 | 第47页 |
·加工贸易公共政策调控引导新布局 | 第47-49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