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8页 |
摘要 | 第8-9页 |
1 文献综述 | 第9-21页 |
·苜蓿秋眠性 | 第9-11页 |
·苜蓿秋眠性的概念 | 第9页 |
·苜蓿秋眠级的测定 | 第9-10页 |
·苜蓿秋眠性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 第10-11页 |
·秋眠性对品种的选育 | 第10页 |
·秋眠性与抗寒性,预测苜蓿越冬率 | 第10页 |
·科学引种 | 第10-11页 |
·秋眠性确定播种日期 | 第11页 |
·光受体及其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光受体 | 第11-13页 |
·光敏色素 | 第11页 |
·光敏色素的发现 | 第11-12页 |
·光敏色素基因表型 | 第12页 |
·光敏色素的作用机理 | 第12-13页 |
·光敏色素在植物中的应用研究 | 第13页 |
·蓝光受体 | 第13-14页 |
·隐花色素 | 第13-14页 |
·向光素 | 第14页 |
·光受体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 第14-15页 |
·酶联免疫检测技术及其应用 | 第15-17页 |
·酶联免疫技术原理 | 第15页 |
·酶联免疫技术分类 | 第15-16页 |
·ELISA 在动物性产品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荧光定量技术的研究及其应用 | 第17-21页 |
·非特异性SYBR Green I 染料法 | 第17-18页 |
·SYBR Green I 的优点 | 第18页 |
·SYBR Green I 的缺点 | 第18页 |
·特异性 Taqman 水解探针法 | 第18页 |
·FQ-PCR 的定量方法 | 第18-20页 |
·绝对定量 | 第18-19页 |
·相对定量 | 第19-20页 |
·FQ-PCR 的特点 | 第20页 |
·FQ-PCR 的应用 | 第20-21页 |
2 引言 | 第21-22页 |
3 材料与方法 | 第22-40页 |
·光周期对不同秋眠类型紫花苜蓿 PHYA、PHYB MRNA 含量的影响 | 第22-34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22-32页 |
·试验材料 | 第22页 |
·样品处理设计 | 第22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22页 |
·仪器设备 | 第22-23页 |
·主要试剂 | 第23页 |
·试验涉及的主要溶液及其配制和耗材 | 第23-24页 |
·RNA 提取 | 第24-26页 |
·提取总 RNA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6页 |
·反转录 | 第26页 |
·PCR | 第26-28页 |
·PCR 扩增产物的检测 | 第28页 |
·PCR 扩增产物的纯化回收 | 第28-29页 |
·纯化回收的产物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29-30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0-31页 |
·转化子的筛选、鉴定 | 第31-32页 |
·荧光定量 PCR | 第3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2-34页 |
·光周期对紫花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phyA mRNA 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光周期对紫花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phyB mRNA 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光周期对不同秋眠类型紫花苜蓿 ABA、IAA、ZR、GA3含量的影响 | 第34-40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4-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4页 |
·试验设计 | 第34页 |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4页 |
·仪器设备 | 第34-35页 |
·试剂 | 第35页 |
·操作步骤 | 第35-3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6-40页 |
·光周期对紫花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ABA 含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光周期对紫花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IAA 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光周期对紫花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ZR 含量的影响 | 第38页 |
·光周期对紫花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GA3含量的影响 | 第38-40页 |
4 讨论 | 第40-44页 |
·光周期对不同秋眠类型品种PHYA、PHYB MRNA 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光周期对不同秋眠类型品种IAA、GA3、ZR、ABA 含量的影响 | 第41-43页 |
·光周期对紫花苜蓿不同秋眠类型品种PHYA、PHYB 及植物激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4页 |
·展望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51页 |
英文摘要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