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变压器、变流器及电抗器论文--变流器论文--逆变器论文

数字化光伏并网系统的逆变技术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0页
目录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4页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4-17页
   ·课题相关内容的研究状况第17-22页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级联问题研究状况第17-18页
     ·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的研究状况第18-20页
     ·逆变器并网控制技术的研究状况第20-21页
     ·防孤岛效应方法的研究状况第21-22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第二章 两级式并网光伏逆变器第24-57页
   ·引言第24页
   ·输入源-光伏电池特性第24-27页
   ·非隔离型光伏逆变器的 DC/DC 电路第27-41页
     ·光伏阵列直流侧滤波电路第30页
     ·功率解耦电容设计第30-32页
     ·Boost 及驱动电路第32-35页
     ·Boost 大信号仿真第35-37页
     ·CF-Boost 小信号模型第37-41页
   ·隔离型光伏逆变器的 DC/DC 电路第41-45页
     ·移相全桥电路第41-44页
     ·驱动电路第44-45页
   ·光伏逆变器的 DC/AC 电路第45-48页
     ·SPWM 逆变控制第45-48页
     ·IGBT 驱动电路第48页
   ·光伏逆变器的辅助供电第48-52页
   ·光伏逆变器的采样及保护电路第52-56页
     ·光伏阵列的采样电路第52-54页
     ·输出电流与电网电压检测电路第54-55页
     ·逆变前直流母线电压检测与保护电路第55-56页
   ·本章小结第56-57页
第三章 逆变器的 DC/DC 级与 EMI 滤波器的级联第57-71页
   ·引言第57页
   ·PCM 控制 BOOST转换器建模第57-60页
   ·级联系统设计与仿真第60-64页
     ·Boost 输出动态特性第60-61页
     ·PI 控制器第61-63页
     ·EMI 输入滤波器第63-64页
   ·级联系统稳定性判定第64-67页
   ·仿真和实验结果第67-70页
   ·本章小结第70-71页
第四章 光伏逆变器的并网策略及反孤岛效应第71-93页
   ·引言第71-72页
   ·光伏并网控制策略第72-73页
   ·光伏并网控制系统第73-79页
   ·DSP 数字锁相实现第79-80页
   ·光伏并网仿真与实验结果第80-85页
     ·仿真结果第80-83页
     ·实验结果第83-85页
   ·光伏逆变器的孤岛效应第85-87页
     ·孤岛效应第85-86页
     ·孤岛检测标准第86-87页
   ·光伏逆变器的孤岛检测方法第87-91页
     ·过/欠压与过/欠频孤岛检测第88-89页
     ·主动移频式孤岛检测第89-90页
     ·主动移相式孤岛检测第90-91页
   ·本章小结第91-93页
第五章 实验设计与分析第93-122页
   ·引言第93页
   ·隔离型/非隔离型逆变器样机第93-97页
   ·光伏逆变器的系统软件第97-106页
     ·系统启动第98-99页
     ·主程序第99-100页
     ·MPPT 控制子程序第100-104页
     ·孤岛检测子程序第104-105页
     ·直流分量检测子程序第105-106页
     ·ARM 控制软件第106页
   ·MPPT 试验第106-107页
   ·光伏并网试验第107-110页
   ·功率因数试验第110-112页
   ·孤岛检测测试第112-116页
   ·逆变器 EMC 测试第116-120页
   ·本章小结第120-122页
结论与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33-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附件第136页

论文共13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质轻度预处理液化技术与机理研究
下一篇:研究生教育质量功能展开模型建构与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