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孝文化回归养老本位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 孝文化的研究概况 | 第9-12页 |
二 本文的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三 本文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一章 孝文化的养老本位 | 第16-30页 |
一 传统孝文化的核心及其产生的基本条件 | 第16-17页 |
(一) 传统孝文化的核心 | 第16页 |
(二) 孝文化产生的基本条件 | 第16-17页 |
二 孝文化的养老本位 | 第17-22页 |
(一) 养老、敬老思想的诞生 | 第17-20页 |
(二) 孝文化的本位为养老 | 第20-22页 |
三 养老方式的变更 | 第22-30页 |
(一) 氏族社会初期的集体养老制 | 第22-23页 |
(二) 从集体养老到家庭养老 | 第23-25页 |
(三) 亚细亚生产方式对家庭养老的影响 | 第25-27页 |
(四) 个人养老与养老方式的重新社会化 | 第27-30页 |
第二章 孝文化作用及功能的扩大 | 第30-45页 |
一 孝文化的政治化及社会化 | 第30-32页 |
二 孝文化在传统政治体系构建中的作用 | 第32-37页 |
(一) 对法家思想所造成的君民关系恶化的反拨 | 第32-33页 |
(二) 对封建等级制度的强化 | 第33-34页 |
(三) 对政治观念的巨大影响 | 第34-37页 |
三 孝文化在社会结构构建中的作用 | 第37-38页 |
(一) 对家庭及宗族社会的影响 | 第37-38页 |
(二) 孝文化对社会文化思潮及伦理观念的影响 | 第38页 |
四 孝文化在政治及社会中的消极作用 | 第38-45页 |
第三章 孝文化的失落与褪色 | 第45-53页 |
一 新形势下孝文化在政治体制构建中作用的弱化 | 第45-47页 |
二 孝文化在社会构建体制中作用的弱化 | 第47-48页 |
三 孝文化地位削弱的原因 | 第48-51页 |
四 五四学人及文革期间对孝文化的批判 | 第51-53页 |
第四章 新的政治及社会体制下孝文化应起的作用 | 第53-64页 |
一 孝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地位 | 第53-55页 |
二 孝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积极及消极作用 | 第55-56页 |
三 在新的社会形势下积极改进并发展孝文化 | 第56-64页 |
(一) 新形势下发展孝文化的原因 | 第56-59页 |
(二) 如何发展孝文化 | 第59-64页 |
结论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