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一) 选题缘起 | 第11-12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一、“道德悖论”定义概述 | 第16-20页 |
(一) 当前有关“道德悖论”概念的定义 | 第16-18页 |
(二) “道德悖论”定义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20页 |
1. “道德悖论”定义不统一 | 第18页 |
2. 从语词描述上来看“道德悖论” | 第18-20页 |
二、“道德悖论”的形式与内容 | 第20-26页 |
(一) “道德悖论”的形式 | 第20-23页 |
1. “道德悖论”之“公认正确的背景知识” | 第21-22页 |
2. “道德悖论”之“合乎逻辑规则的推导” | 第22-23页 |
3. “道德悖论”之“可以建立矛盾等价式” | 第23页 |
(二) “道德悖论”的内容 | 第23-26页 |
1. “道德悖论”之矛盾 | 第23-24页 |
2. “道德悖论”之善与恶同时存在的结果 | 第24-26页 |
三、“道德悖论”的论证逻辑 | 第26-31页 |
(一) “分苹果”事件:“道德悖论”的经典例证 | 第26-27页 |
(二) “分苹果”事件例证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1. 从事件依据的“先人后已”的道德原则来看“道德悖论” | 第27-28页 |
2. 从“分苹果”事件本身来看“道德悖论” | 第28-29页 |
3. 从“分苹果”事件的结果――善与恶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来分析“道德悖论” | 第29页 |
(三) 市场经济的道德悖论 | 第29-31页 |
四、以“道德的悖论”来替代“道德悖论”的原由及意义 | 第31-34页 |
(一) 使用“道德的悖论”代替“道德悖论”的成因 | 第31-32页 |
1. 从理论上符合学术研究语言严谨性的要求 | 第31页 |
2. 在实践中更能准确的定位“道德的悖论” | 第31-32页 |
(二) 对“道德的悖论”进行研究的意义 | 第32-34页 |
1. 有利于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建设 | 第32页 |
2. 有利于缓和我国目前的道德危机 | 第32-33页 |
3. 有利于把一直高高在上的道德原则拉回人间 | 第33页 |
4. 有利于我国道德重建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后记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