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提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8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9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 理论意义 | 第9-10页 |
(二) 实践意义 | 第10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0-14页 |
(一) 国内相关研究及探索 | 第10-11页 |
(二) 国外相关研究及探索 | 第11-14页 |
四、 研究方法和理论工具 | 第14-16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二) 理论工具 | 第15-16页 |
五、 论文的结构框架与思路 | 第16-18页 |
第一章 地方行政服务中心概述 | 第18-26页 |
一、 行政服务中心的基本情况介绍 | 第18-21页 |
(一) 行政服务中心的概念辨析 | 第18-19页 |
(二) 行政服务中心的基本功能 | 第19-20页 |
(三) 行政服务中心的共同特点 | 第20-21页 |
二、 行政服务中心建立的动力基础 | 第21-26页 |
(一) 行政审批制度的改革 | 第21-22页 |
(二) 传统官僚体制的式微 | 第22-23页 |
(三) 府际竞争 | 第23-24页 |
(四) 电子政务的发展 | 第24-26页 |
第二章 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现状分析 | 第26-34页 |
一、 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状况 | 第26-28页 |
(一) 行政服务中心的沿革 | 第26-27页 |
(二) 行政服务中心的分类 | 第27-28页 |
二、 行政服务中心的组织创新 | 第28-32页 |
(一) 行政服务中心的组织结构创新 | 第29-30页 |
(二) 行政服务中心的组织机制创新 | 第30-32页 |
三、 行政服务中心的运行成效 | 第32-34页 |
(一) 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意识大幅增强 | 第32页 |
(二) 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过程公开廉政 | 第32-33页 |
(三) 行政服务中心的服务结果高效便民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地方行政服务中心发展的困境分析 | 第34-42页 |
一、 体制困境:政务协同困难 | 第34-36页 |
(一) 碎片化的行政体制 | 第34-35页 |
(二) 组织间信任缺失 | 第35页 |
(三) 成本过高 | 第35-36页 |
(四) 法律制度不健全 | 第36页 |
二、 管理困境:规范性的缺失 | 第36-37页 |
(一) 财政经费非制度化 | 第36-37页 |
(二) 工作人员临时化 | 第37页 |
(三) 中心监督虚置化 | 第37页 |
三、 技术困境:电子政务滞后 | 第37-42页 |
(一) 利益阻滞 | 第38-39页 |
(二) 立法滞后 | 第39页 |
(三) 运行低效 | 第39-41页 |
(四) 安全威胁 | 第41-42页 |
第四章 地方行政服务中心的改革路径思考 | 第42-60页 |
一、 体制创新:整体政府跨部门政务信息共享 | 第42-47页 |
(一) 整合功能:整体政府的核心构件 | 第43-44页 |
(二) 信任功能:整体政府的心理基础 | 第44-47页 |
(三) 激励功能:整体政府的经济基础 | 第47页 |
二、 制度创新:明确行政服务中心的主体地位 | 第47-51页 |
(一) 确立中心的合法地位 | 第48-49页 |
(二) 明确中心的机构性质 | 第49-50页 |
(三) 设定中心的职能边界 | 第50-51页 |
三、 机制创新:行政服务中心公共服务标准化和流程再造 | 第51-57页 |
(一) 行政服务中公共服务标准化 | 第51-56页 |
(二) 行政服务中心的组织流程再造 | 第56-57页 |
四、 技术创新:行政服务中心的电子政务建设 | 第57-60页 |
(一) 切实转变观念 | 第57页 |
(二) 完善法律体系 | 第57-58页 |
(三) 健全管理体制 | 第58-59页 |
(四) 构建安全体系 | 第59-60页 |
结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科研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