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34页 |
1. 药物传递系统和控制释放简介 | 第10-16页 |
·药物传递系统和控制释放的意义 | 第10页 |
·药物控制释放的原理 | 第10-11页 |
·药物控制释放体系的分类 | 第11-12页 |
·胶束体系 | 第11页 |
·凝胶体系 | 第11-12页 |
·脂质体体系 | 第12页 |
·高分子包囊体系 | 第12页 |
·电纺丝超细纤维体系 | 第12页 |
·药物传递系统材料的发展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可降解性聚合物材料 | 第13页 |
·响应型聚合物材料 | 第13页 |
·两亲性嵌段共聚物材料 | 第13页 |
·纳米聚合物材料 | 第13页 |
·生物大分子杂化高分子材料 | 第13-14页 |
·离子型聚合物材料 | 第14页 |
·响应性聚合物胶束 | 第14-16页 |
·pH 响应型 | 第14-15页 |
·温度响应型 | 第15页 |
·超声波响应型 | 第15-16页 |
·光敏型 | 第16页 |
2. 两亲性聚合物胶束在药物控制释放体系中的应用 | 第16-21页 |
·聚合物胶束在生物学的重要意义 | 第17-19页 |
·聚合物胶束的生物相容性 | 第17-18页 |
·载药胶束在肿瘤部位的沉积 | 第18-19页 |
·聚合物胶束在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 | 第19-21页 |
3. 聚电解质复合物在药物控制释放体系中的应用 | 第21-27页 |
·聚电解质水凝胶药物传递和控制释放体系 | 第22-23页 |
·聚电解质微囊药物传递和控制释放体系 | 第23-24页 |
·聚电解质复合胶束药物传递和控制释放体系 | 第24-27页 |
4 课题的提出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4页 |
第二章 一种新型两亲性嵌段共聚物胶束的制备及其对叶酸的控制释放 | 第34-48页 |
1 实验部分 | 第35-38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35页 |
·P(IBA-co-DMAEMA)-b-PHPA 的合成 | 第35-36页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36页 |
·聚合物胶束的制备 | 第36页 |
·聚合物胶束的表征 | 第36-37页 |
·药物的载入 | 第37页 |
·体外药物释放 | 第37-38页 |
2 结果与讨论 | 第38-44页 |
·聚合物的表征 | 第38-40页 |
·聚合物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 | 第40-41页 |
·聚合物胶束形貌及粒径的表征 | 第41-43页 |
·FA 的体外释放 | 第43-44页 |
3 结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第三章 pH 响应型多层聚合物胶束的制备及其对叶酸的控制释放 | 第48-64页 |
1. 实验部分 | 第49-52页 |
·原料与试剂 | 第49页 |
·三嵌段共聚物的制备和表征 | 第49-50页 |
·聚合物胶束和载药胶束的制备 | 第50-51页 |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 第51页 |
·动态激光光散射(DLS)测试 | 第51-52页 |
·电镜测试 | 第52页 |
·体外药物释放 | 第52页 |
2. 结果讨论 | 第52-60页 |
·嵌段聚合物的表征 | 第52-55页 |
·临界胶束浓度(CMC)的测定 | 第55-56页 |
·聚合物胶束的形貌和粒径 | 第56-58页 |
·不同pH 条件下的体外模拟释放 | 第58-60页 |
3. 总结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第四章 结论 | 第64-65页 |
硕士期间论文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