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1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 第11-13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三、创新点 | 第13页 |
第三节 文献综述 | 第13-21页 |
一、国际新创企业研究 | 第13-18页 |
二、企业绩效研究的评价指标 | 第18-21页 |
第四节 关键概念的界定 | 第21-24页 |
一、一般新创企业 | 第21-22页 |
二、国际新创企业 | 第22-23页 |
三、国际新创企业绩效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国际新创企业相关理论 | 第24-28页 |
第一节 国际创业理论 | 第24-25页 |
一、Zahra和George(2002)基于国际创业整合的模型 | 第24页 |
二、McDougall和Oviatt(2005)基于创业者机会认知的模型 | 第24-25页 |
三、Zucchella和Scabini(2007)基于资源和动态能力的模型 | 第25页 |
第二节 创业企业绩效理论 | 第25-28页 |
一、群体生态论 | 第25-26页 |
二、认知论 | 第26页 |
三、资源论 | 第26-27页 |
四、战略适应论论 | 第27-28页 |
第三章 国际新创企业与一般新创企业发展状况的比较分析 | 第28-40页 |
第一节 国际新创企业与一般新创企业的基本特征的比较 | 第28-31页 |
一、国际新创企业的特征 | 第28-29页 |
二、一般新创企业的特征 | 第29-31页 |
第二节 国际新创企业与一般新创企业的发展战略的比较 | 第31-34页 |
一、市场导向战略 | 第31页 |
二、技术导向战略 | 第31-32页 |
三、资本导向战略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国际新创企业与一般新创企业的成长模式的比较 | 第34-35页 |
一、共生模式 | 第34页 |
二、网络联合 | 第34-35页 |
第四节 国际新创企业绩效的影响因素 | 第35-40页 |
一、基于创业团队因素 | 第35-36页 |
二、基于市场导向因素 | 第36页 |
三、基于创业导向因素 | 第36-37页 |
四、基于资源整合能力因素 | 第37-38页 |
五、基于社会网络因素 | 第38-40页 |
第四章 我国创业板国际新创企业与一般新创企业绩效比较分析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创业板国际新创企业概述 | 第40页 |
第二节 样本的选择与实证方法 | 第40-42页 |
一、样本的选择 | 第40-41页 |
二、实证方法 | 第41-42页 |
第三节 创业板国际新创企业与一般新创企业绩效的比较分析 | 第42-50页 |
一、创业板国际新创企业与一般新创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 第42-43页 |
二、因子分析 | 第43-47页 |
三、描述统计量分析 | 第47-49页 |
四、实证结论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50-58页 |
第一节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0页 |
第二节 相关政策建议 | 第50-58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