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 ·研究目标和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目标 | 第15页 |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5-18页 |
| ·研究思路 | 第15-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框架 | 第17-18页 |
| ·创新点 | 第18-20页 |
| 第2章 基础理论分析和相关研究综述 | 第20-33页 |
| ·信息不对称理论和委托代理理论 | 第20-21页 |
| ·风险管理理论 | 第21-23页 |
| ·银行贷款利率理论 | 第23-25页 |
| ·银行信用风险理论 | 第25-28页 |
| ·银行信用风险内涵 | 第25-26页 |
| ·信用风险控制模型 | 第26-27页 |
| ·信用风险评估 | 第27-28页 |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28-32页 |
| ·贷款定价内部机制的研究 | 第28-30页 |
| ·贷款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30-31页 |
| ·贷款定价收益测度模型的研究 | 第31-32页 |
| ·评述 | 第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基本模式与存在的问题 | 第33-45页 |
|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了贷款定价 | 第33-35页 |
| ·贷款定价的内涵与原则 | 第35-36页 |
| ·贷款定价的基本模式 | 第36-39页 |
| ·成本加成定价模式 | 第36-37页 |
| ·基准利率加点定价模式 | 第37-38页 |
| ·客户盈利分析模式 | 第38-39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体系的构建 | 第39-41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4页 |
| ·本章小结 | 第44-45页 |
| 第4章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绩效模型的构建 | 第45-58页 |
| ·模型构建的思路 | 第45-49页 |
| ·影响贷款定价绩效的主要因素 | 第45-46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影响因素研究的回顾 | 第46-48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影响因素的选择 | 第48-49页 |
| ·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关键因素 | 第49-54页 |
| ·客户信用评估 | 第49-50页 |
| ·信贷资金监管 | 第50页 |
| ·利率管理人员培育 | 第50-51页 |
| ·贷款成本估算 | 第51页 |
| ·客户市场定位 | 第51-52页 |
| ·信贷数据整合 | 第52页 |
| ·信息系统优化 | 第52-53页 |
| ·宏观政策识别 | 第53-54页 |
| ·贷款定价模式的影响分析 | 第54-55页 |
| ·贷款定价绩效测度分析 | 第55-56页 |
| ·模型的构建 | 第56-57页 |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第5章 研究设计 | 第58-74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绩效的等级分类 | 第58-59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因素实施程度的等级分类 | 第59-69页 |
| ·客户信用评估实施程度的等级分类 | 第59-60页 |
| ·信贷资金监管实施程度的等级分类 | 第60-62页 |
| ·利率管理人员培育实施程度的等级分类 | 第62-63页 |
| ·贷款成本估算实施程度的等级分类 | 第63-64页 |
| ·客户市场定位实施程度的等级分类 | 第64-65页 |
| ·信贷数据整合实施程度的等级分类 | 第65-66页 |
| ·信息系统优化实施程度的等级分类 | 第66-67页 |
| ·宏观政策识别实施程度的等级分类 | 第67-69页 |
| ·样本数据收集 | 第69-72页 |
| ·样本对象的选择 | 第69页 |
| ·样本数据收集的方法 | 第69-70页 |
| ·调查问卷的设计 | 第70-71页 |
| ·样本数据的收集过程 | 第71-72页 |
| ·样本特征分析 | 第72-73页 |
|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 第6章 理论模型的实证检验 | 第74-97页 |
| ·模型构建 | 第74-75页 |
| ·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74-75页 |
| ·逐步回归分析 | 第75页 |
| ·方差分析模型(analysis of variance model,简称ANOVA) | 第75页 |
| ·国有商业银行总体样本的模型检验 | 第75-79页 |
| ·工商银行样本的模型检验 | 第79-84页 |
| ·建设银行的模型检验 | 第84-88页 |
| ·农业银行的模型检验 | 第88-92页 |
| ·中国银行的模型检验 | 第92-96页 |
| ·检验结果的比较 | 第96页 |
|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 第7章 检验结果分析 | 第97-115页 |
| ·研究结果的总结 | 第97-98页 |
| ·基于检验结果的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运营机制的分析 | 第98-108页 |
| ·国有商业银行总体贷款定价运营机制分析 | 第98-100页 |
| ·工商银行贷款定价运营机制分析 | 第100-101页 |
| ·建设银行贷款定价运营机制分析 | 第101-103页 |
| ·农业银行贷款定价运营机制分析 | 第103-105页 |
| ·中国银行贷款定价运营机制分析 | 第105-106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运营机制综合性分析 | 第106-108页 |
| ·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的改进与完善 | 第108-112页 |
| ·国有商业银行总体贷款定价机制的改进与完善 | 第108-109页 |
| ·工商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的改进与完善 | 第109-110页 |
| ·建设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的改进与完善 | 第110页 |
| ·农业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的改进与完善 | 第110-111页 |
| ·中国银行贷款定价机制的改进与完善 | 第111-112页 |
| ·研究结果的应用价值 | 第112-113页 |
| ·本章小结 | 第113-115页 |
| 第8章 研究工作的总结和研究展望 | 第115-121页 |
| ·本研究的主要工作 | 第115-116页 |
| ·创新性研究内容 | 第116-118页 |
| ·本研究的不足 | 第118-119页 |
| ·进一步研究的展望 | 第119-121页 |
| 参考文献 | 第121-125页 |
| 附录 | 第125-132页 |
| 1 问卷样式 | 第125-128页 |
| 2 样本数据 | 第128-132页 |
| 致谢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