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桥地区马五1+2气藏气水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1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1-18页 |
·论文选题 | 第11页 |
·选题的必要性 | 第11页 |
·选题的依据 | 第11页 |
·选题的来源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现状 | 第11-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储层特征研究 | 第13-14页 |
·地层水特征研究 | 第14页 |
·地层水分布特征研究 | 第14页 |
·有利区优选 | 第14页 |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完成工作量 | 第15-16页 |
·取得的主要认识 | 第16-18页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8-21页 |
·地理位置 | 第18-19页 |
·区域地质特征 | 第19页 |
·地层及岩性 | 第19页 |
·气田开发简况 | 第19-21页 |
第3章 储层特征研究 | 第21-40页 |
·储层岩性特征 | 第21-22页 |
·含膏白云岩和膏质白云岩 | 第21页 |
·微晶-细晶白云岩 | 第21-22页 |
·微晶灰岩 | 第22页 |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2-33页 |
·孔隙度分布 | 第24-30页 |
·渗透率分布 | 第30-32页 |
·裂缝对物性的影响 | 第32-33页 |
·储层孔隙类型 | 第33-36页 |
·储层孔隙结构 | 第36页 |
·储层综合评价 | 第36-40页 |
第4章 产出水类型划分及地层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40-57页 |
·产出水特征分析 | 第40-42页 |
·凝析水特征分析 | 第40-42页 |
·产出水类型划分 | 第42-51页 |
·产出水类型划分方法 | 第42-49页 |
·水化学特征对比 | 第49-51页 |
·马五_(1+2)地层水的化学标准 | 第51页 |
·地层水离子组合系数平面分布特征 | 第51-54页 |
·地层水钠氯系数分布图 | 第51-52页 |
·地层水变质系数分布图 | 第52-53页 |
·地层水脱硫系数分布图 | 第53-54页 |
·古水动力场特征分析 | 第54-57页 |
第5章 地层水分布规律研究 | 第57-93页 |
·气水识别思路及产层的分类原则 | 第57-59页 |
·气、水识别思路 | 第57-59页 |
·产层的分类原则 | 第59页 |
·典型井储层的测井特征 | 第59-61页 |
·典型气井分析 | 第59-60页 |
·典型水井分析 | 第60-61页 |
·典型气水井分析 | 第61页 |
·气水层测井综合识别 | 第61-67页 |
·视地层水电阻率法 | 第62-63页 |
·电阻率-孔隙度交会图法 | 第63-65页 |
·电阻率与声波时差交会图法 | 第65页 |
·地层水孔隙度法 | 第65-67页 |
·气水识别法方法小结 | 第67页 |
·水体分布特征 | 第67-71页 |
·气水剖面特征 | 第67-70页 |
·存在的水体类型 | 第70-71页 |
·水体平面展布特征 | 第71-77页 |
·各小层水体展布特征 | 第71-76页 |
·地层水分布特征总结 | 第76-77页 |
·有效厚度分布 | 第77-81页 |
·地层水分布的控制因素 | 第81-93页 |
·宏观上广复式生烃、供烃,广泛的封盖条件 | 第81-86页 |
·区域构造特征控制成藏过程中气、水的运移方向 | 第86页 |
·不整合面的地质结构控制了天然气的运聚 | 第86-91页 |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决定相对富水区存在的主要因素 | 第91页 |
·构造鼻隆对局部的气水分布有一定影响 | 第91-93页 |
第6章 有利区优选 | 第93-97页 |
·天然气富集与地貌的关系 | 第93-94页 |
·有利区优选 | 第94-97页 |
·马五2有利区优选 | 第94页 |
·马五1有利区优选 | 第94-97页 |
结论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