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科学、科学研究论文--世界各国科学研究事业论文--中国论文--机构和团体论文--中国科学院论文

中科院研究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量子博弈评价方法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10页
CONTENTS第10-13页
图表目录第13-16页
主要符号表第16-17页
1 绪论第17-32页
   ·选题背景第17-23页
     ·科技进步是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源动力第18-20页
     ·自主创新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必由之路第20-22页
     ·中科院研究所是自主创新的重要团队第22-23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3-27页
     ·创新能力评价是科技自主创新活动内在的需要第24-26页
     ·拓展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方法是现实的需要第26-27页
     ·中科院研究所实证研究是完善创新体系的需要第27页
   ·研究思路、技术路线与研究内容第27-30页
   ·本论文的创新之处及主要工作第30-32页
2 科研院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概述第32-54页
   ·科研院所科技自主创新的定义与特点第32-35页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主要内容第35-36页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综合评价研究现状第36-48页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主要几种理论方法第36-41页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几种构成第41-48页
       ·构成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原则第41-42页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各指标体系要素简介第42-48页
   ·量子博弈论介绍第48-54页
     ·量子博弈论的主要内容第48-50页
     ·量子博弈论的基本原理第50-51页
     ·量子博弈论中的纠缠态第51-54页
3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量子博弈模型第54-76页
   ·量子博弈论中竞争与合作的典型-鹰鸽博弈第54-66页
     ·经典鹰鸽博弈理论第54-55页
     ·鹰鸽博弈的量子化第55-58页
     ·鹰鸽量子博弈分析第58-66页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鹰鸽量子博弈分析第66-69页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鹰鸽量子博弈模型第69-71页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量子博弈基本要素第71-76页
     ·科技自主创新的参与者决策人第71-72页
     ·科技自主创新的支付函数效用第72页
     ·科技自主创新的策略空间计划第72-73页
     ·科技自主创新的信息知识能力第73-74页
     ·科技自主创新的收益矩阵状态第74页
     ·科技自主创新的纠缠度退相干第74-76页
4 中科院研究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量子博弈评价方法的指标体系第76-92页
   ·构建能够表征动态变化的自主创新能力评价框架第76-82页
     ·动态的生物进化博弈理论第76-77页
     ·关联生物进化的鹰鸽博弈第77-81页
     ·联合影响的进化博弈策略第81-82页
   ·中科院研究所自主创新评价指标体系的设置原则第82页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量子博弈方法的评价体系指标第82-88页
   ·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即量子纠缠度的数据样本计算第88-92页
5 中科院研究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量子博弈评价第92-121页
   ·中科院研究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实例研究第92-106页
     ·中国科学院的简介第92-94页
     ·中科院基本数据表第94页
     ·量子博弈评价结果第94-106页
   ·中科院研究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评价比较第106-117页
     ·主成分分析法评价结果第106-113页
     ·中物院权重法评价结果第113-117页
   ·中科院研究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结果与分析第117-121页
6 结论与展望第121-124页
   ·中科院研究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量子博弈评价方法的结论第121-122页
   ·中科院研究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量子博弈论评价方法的缺陷第122页
   ·中科院研究所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量子博弈评价方法的展望第122-124页
参考文献第124-131页
附录A 中国科学院学部与机构组成第131-136页
附录B 中国科学院基本数据表第136-148页
附录C 量化指标及纠缠系数第148-15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53-154页
致谢第154-155页
作者简介第155-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政府代建制项目治理结构研究
下一篇:面向全产业链创新的转型战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