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民法论文

意定监护制度新论

中文摘要第1-9页
ABSTRACT第9-11页
引言第11-12页
一、意定监护制度概述第12-22页
 (一) 意定监护的概念第12-16页
  1. 监护的概念和分类第12页
  2. 意定监护的概念第12-16页
 (二) 意定监护制度与法定监护制度的比较第16-19页
  1. 法律理念不同第16-17页
  2. 监护目的和功能不同第17页
  3. 监护制度的内容不同第17-18页
  4. 法律程序不同第18页
  5. 法律效力不同第18-19页
  小结第19页
 (三) 意定监护制度的现代意义第19-22页
  1. 意定监护制度的理论意义第19-20页
  2. 意定监护制度的实践意义第20-22页
二、意定监护制度的形成与发展第22-32页
 (一) 意定监护制度形成的背景第22-24页
  1. 国际人权观念的发展第22-23页
  2. 成年监护制度面临的挑战和质疑第23-24页
 (二) 意定监护制度的形成过程第24-26页
 (三) 意定监护制度的发展阶段第26-31页
  1. 第一阶段:美国的DPA第26-27页
  2. 第二阶段:英国的EPA第27-28页
  3. 第三阶段:德国的"预防授权"和日本的"任意监护契约"第28-29页
  4. 第四阶段:意定监护授权范围的扩展第29-31页
 小结第31-32页
三、意定监护制度的实现形式与利用实态第32-41页
 (一) 意定监护制度的实现形式第32-38页
  1. 持久授权书第32-34页
  2. 预防授权书第34-35页
  3. 预前指示第35-36页
  4. 任意监护契约第36-38页
 (二) 意定监护制度的利用实态第38-41页
  1. 意定监护制度的利用情况第38页
  2. 意定监护制度的普及与障碍第38-41页
四、意定监护制度对我国立法的借鉴意义第41-48页
 (一) 意定监护制度的立法模式第41-42页
 (二) 我国对意定监护制度的现实需要第42-44页
 (三) 我国意定监护制度的立法选择第44-48页
  1. 法律解释的作用第44-45页
  2. 我国意定监护制度的初步建构第45-48页
结语第48-49页
参考文献第49-52页
致谢第52-53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53-54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共管理领域的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研究
下一篇:论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我国的适用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