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6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框架 | 第14-16页 |
|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 ·研究框架 | 第15-16页 |
| 第2章 高职教育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 第16-20页 |
| ·国家发展需要 | 第16-17页 |
| ·高职教育是推动区域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力量 | 第16页 |
| ·高职教育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 第16-17页 |
|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 | 第17-18页 |
|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高职教育提供人才支持 | 第17-18页 |
| ·区域产业转型需要高职教育提供技术支持 | 第18页 |
| ·区域人力资源优化需要高职教育提供培训支持 | 第18页 |
| ·高职教育自身发展需要 | 第18-20页 |
| ·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是高职教育的本质要求 | 第18页 |
| ·区域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决定高职教育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 第18-20页 |
| 第3章 高职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0-24页 |
|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 第20-21页 |
| ·高职教育实现了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建设转型 | 第20页 |
| ·高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逐渐提高 | 第20-21页 |
|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有待进一步强化 | 第21页 |
| ·高职教育投入需要进一步加大 | 第21页 |
|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 第21-23页 |
|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有脱节 | 第22页 |
| ·高职院校参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够 | 第22页 |
| ·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 第22-23页 |
| ·校企合作未形成长效机制 | 第23页 |
| ·高职教育不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原因 | 第23-24页 |
| ·政府职能缺位 | 第23页 |
| ·企业动力不足 | 第23页 |
| ·学校能力不强 | 第23-24页 |
| 第4章 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 第24-34页 |
| ·对接区域经济发展,调整专业布局 | 第24-26页 |
| ·优化专业布局 | 第24-25页 |
| ·打造特色专业 | 第25页 |
| ·完善专业建设长效机制 | 第25-26页 |
| ·针对岗位需要,培养适应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 第26-29页 |
|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 | 第26-27页 |
| ·改革“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 第27页 |
| ·改革教学内容和评价模式 | 第27-28页 |
| ·强化“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 第28-29页 |
| ·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 第29页 |
| ·整合学校资源,提高社会培训能力 | 第29-30页 |
| ·提高师资队伍科研水平 | 第30-31页 |
| ·重视教师应用研发能力的提升 | 第30-31页 |
| ·密切联系企业,参与一线生产实践 | 第31页 |
| ·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与评价机制 | 第31页 |
| ·搭建高职院校服务经济桥梁,构建校企合作机制 | 第31-34页 |
| ·搭建产学合作平台,完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 | 第32页 |
| ·政校企三方联动,拓展校企合作新领域 | 第32-34页 |
| 结束语 | 第34-35页 |
| 注释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