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24页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及其相关的抗性研究 | 第10-15页 |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 | 第10-12页 |
·水稻细条病的发现及发病特点 | 第10-11页 |
·病原菌的分类与分化 | 第11-12页 |
·细条病菌的适生性 | 第12页 |
·细条病抗性评价方法 | 第12页 |
·水稻细条病的抗性鉴定与抗源筛选 | 第12-13页 |
·水稻细条病的抗性生理研究 | 第13-14页 |
·水稻对细条病抗性的遗传和QTL定位研究 | 第14-15页 |
·水稻抗细条病的经典遗传研究 | 第14页 |
·水稻抗细条病QTL定位研究 | 第14-15页 |
·水稻抗细条病QTL的标记辅助育种 | 第15页 |
·基因家族和基因功能冗余 | 第15-17页 |
·基因家族的有关概念 | 第15-16页 |
·基因功能冗余的有关概念 | 第16-17页 |
·基因家族与基因功能冗余的关系 | 第17页 |
·水稻白叶枯病及其相关的抗性研究 | 第17-20页 |
·水稻白叶枯病的发现及发病特点 | 第17-18页 |
·水稻对白叶枯病的抗性 | 第18-20页 |
·候选抗性基因 | 第20-21页 |
·候选抗性基因预测 | 第20页 |
·候选基因分析 | 第20-21页 |
·植物小分子热激蛋白及其抗逆功能 | 第21-23页 |
·sHSPs的分类与结构 | 第21-22页 |
·sHSPs的生物学功能 | 第22-23页 |
·sHSPs的抗逆性 | 第22页 |
·sHSPs的其它功能 | 第22-23页 |
·目的意义 | 第23-24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4-35页 |
·实验材料 | 第24-25页 |
·水稻材料 | 第24页 |
·菌株及载体 | 第24-25页 |
·引物设计 | 第25-27页 |
·载体构建及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 | 第27-31页 |
·OsPRxoc8基因目的片段的扩增 | 第27-28页 |
·目的片段与质粒DNA的酶切 | 第28页 |
·载体去磷酸化 | 第28-29页 |
·目的片段与质粒DNA的连接 | 第29页 |
·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29页 |
·热激转化大肠杆菌DH5α | 第29-30页 |
·电击转化农杆菌EHA105 | 第30页 |
·转化菌落的PCR鉴定 | 第30页 |
·质粒DNA的小量提取 | 第30-31页 |
·重组质粒的酶切检测 | 第31页 |
·OsBPxoc8基因超量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2页 |
·OsDRxoc8基因RNAi表达载体构建 | 第32页 |
·农杆菌介导的水稻遗传转化 | 第32-33页 |
·GUS染色 | 第33页 |
·转基因植株PCR检测 | 第33-34页 |
·植物总RNA的提取 | 第34页 |
·RT-PCR和定量RT-PCR分析 | 第34-35页 |
·转基因抗性鉴定水稻苗的培育 | 第35页 |
·细条病菌和白叶枯病菌菌液准备 | 第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48页 |
·基因OsPRxoc8结构与功能预测 | 第35页 |
·OsORxoc8基因超量表达片段 | 第35-36页 |
·RNAi抑制表达片段的的扩增 | 第36页 |
·植物超量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36页 |
·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 第36页 |
·超量重组载体和RNAi重组载体的农杆菌EHA105的转化及鉴定 | 第36-37页 |
·水稻遗传转化再生体系的建立 | 第37页 |
·转化后愈伤组织GUS基因表达检测 | 第37-38页 |
·T_0代转基因植株PCR检测 | 第38-39页 |
·TO代转基因植株中OsDRxoc8的表达量分析检测 | 第39-40页 |
·T_1代转基因植株对细条病菌RS105的抗性鉴定 | 第40-43页 |
·T1代转基因植株对白叶枯病菌PX099的抗性鉴定 | 第43-45页 |
·OsDRxoc8基因影响水稻植株的发育 | 第45-46页 |
·OsDRxoc8基因功能冗余 | 第46-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OsDRxoc8在植物发育和抗病反应中的双重角色 | 第48页 |
·OsDRxoc8基因参与水稻抗细条病和白叶枯病的路径存在差异 | 第48页 |
·小分子热激蛋白可能参与了水稻与细条病菌的互作反应 | 第48-49页 |
·OsDRxoc8基因属于水稻基因组中Class Ⅰ sHSPs的一个亚基因家族 | 第49-50页 |
5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0页 |
附录Ⅰ 常用缓冲液及培养基的配制 | 第60-70页 |
附录Ⅱ 常用化学试剂、分子生物学试剂及仪器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