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里格东部上古生界盒8段沉积体系及产气能力评价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3页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7-8页 |
·国内外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8页 |
·沉积学研究方法的更新化 | 第8页 |
·砂体及储层特征描述技术取得了新进展 | 第8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8-9页 |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9页 |
·论文技术创新点 | 第9页 |
·研究区地层的划分与对比 | 第9-13页 |
·上古生界地层划分 | 第9-13页 |
第二章 沉积体系分析 | 第13-38页 |
·物源分析 | 第13-24页 |
·碎屑锆石微区激光剥蚀等离子质谱U-Pb年龄测定 | 第13-17页 |
·物源方向与源区特征 | 第17-24页 |
·沉积体系划分 | 第24-38页 |
·沉积相划分依据 | 第24-26页 |
·沉积体系与沉积微相及其特征 | 第26-29页 |
·沉积相的平面展布 | 第29页 |
·砂体结构特征 | 第29-38页 |
第三章 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 第38-59页 |
·储层特征 | 第38-45页 |
·储层岩石学特征 | 第38-40页 |
·储层的储集空间与孔喉非均质性 | 第40-43页 |
·孔隙结构与物性关系研究 | 第43-45页 |
·主要成岩作用及成岩相 | 第45-52页 |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 | 第45-48页 |
·成岩作用阶段的划分 | 第48-49页 |
·成岩相研究 | 第49-52页 |
·储层控制因素分析 | 第52-59页 |
·原始陆源组分对储层的影响 | 第53页 |
·沉积相、水动力条件对储层的影响 | 第53-55页 |
·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孔隙演化的影响 | 第55-57页 |
·成岩相对储层分布及含气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微裂缝、微孔隙对储层的影响 | 第58-59页 |
第四章 产气能力评价 | 第59-69页 |
·生烃强度控制含气富集区 | 第59-61页 |
·石英砂岩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关键因素 | 第61-64页 |
·砂体结构控制了产气能力 | 第64-69页 |
·砂体结构对含气性的控制 | 第64-66页 |
·砂体结构类型的平面分布 | 第66-69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4-75页 |
详细摘要 | 第75-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