炭黑气力输送气固两相流的模拟分析与实验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2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2-14页 |
·气力输送的发展简史 | 第14-16页 |
·国外的发展 | 第14-16页 |
·国内的发展 | 第16页 |
·气力输送综述 | 第16-22页 |
·气力输送的装置类型 | 第16-19页 |
·气力输送的状态类型 | 第19-20页 |
·气力输送过程中主要的影响因素 | 第20-21页 |
·气力输送的优缺点 | 第21-22页 |
·课题的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2 气力输送研究方法 | 第24-39页 |
·气力输送气固两相的流动特性 | 第24-27页 |
·气力输送管道类型 | 第24-26页 |
·垂直管、水平管和弯管中的流型 | 第26-27页 |
·管道压降计算方法 | 第27-32页 |
·压降比法 | 第27-28页 |
·经验公式法 | 第28-29页 |
·附加压降法 | 第29-30页 |
·力平衡法 | 第30-32页 |
·数值模拟方法 | 第32-33页 |
·Lagrange 模型 | 第32-33页 |
·Euler 双流体模型 | 第33页 |
·二者的区别 | 第33页 |
·气固两相的动力学模型 | 第33-38页 |
·炭黑气力输送模型的简化 | 第34页 |
·气固两相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34-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炭黑气力输送实验 | 第39-51页 |
·实验装置 | 第39-45页 |
·主要输送部件 | 第40-43页 |
·主要实验仪器 | 第43-44页 |
·控制装置 | 第44-45页 |
·实验方案 | 第45-48页 |
·炭黑堆积密度测试 | 第45页 |
·炭黑平均粒径测试 | 第45-46页 |
·炭黑输送测试步骤及实验数据 | 第46-48页 |
·实验数据整理 | 第48-51页 |
4 气固两相流的数值求解 | 第51-59页 |
·Fluent 软件介绍 | 第51-52页 |
·用Fluent 模拟炭黑气固两相流的步骤 | 第52-53页 |
·网格划分 | 第53-55页 |
·求解器的选择 | 第55-57页 |
·边界条件的设置 | 第57-58页 |
·垂直管的边界条件 | 第57-58页 |
·水平管和弯管的边界条件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5 炭黑气力输送在垂直管道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59-67页 |
·气相和固相的速度分布 | 第59-61页 |
·气相和固相的浓度分布 | 第61-63页 |
·输送气速对固相速度的影响 | 第63-64页 |
·输送气速对固相浓度的影响 | 第64-65页 |
·压降和最佳经济速度 | 第65-66页 |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6 炭黑气力输送在水平管道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7-79页 |
·气相和固相的速度分布 | 第67-69页 |
·气相速度分布 | 第68-69页 |
·固相速度分布 | 第69页 |
·气相和固相的浓度分布 | 第69-72页 |
·气相浓度分布 | 第70-71页 |
·固相浓度分布 | 第71-72页 |
·输送气速对固相速度的影响 | 第72-73页 |
·输送气速对固相浓度的影响 | 第73-74页 |
·输送量对固相浓度的影响 | 第74-75页 |
·输送量对气固两相速度的影响 | 第75-77页 |
·输送量对气相速度的影响 | 第75-76页 |
·输送量对固相速度的影响 | 第76-77页 |
·压降和最佳经济速度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7 炭黑气力输送在弯管管道的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79-87页 |
·整个管道的压力分布 | 第80-81页 |
·弯径比对弯管压降的影响 | 第81-83页 |
·弯径比对弯管炭黑颗粒速度的影响 | 第83-84页 |
·输送气速对弯管压力降的影响 | 第84-85页 |
·本章小结 | 第85-87页 |
结论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附录 | 第93-94页 |
致谢 | 第94-9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