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紫珠药材质量及抗氧化与烫伤愈合活性研究
目录 | 第1-7页 |
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 广东紫珠的植物形态研究 | 第10-11页 |
·广东紫珠概述 | 第10页 |
·植物形态特征 | 第10页 |
·生物特性与资源情况 | 第10-11页 |
2 广东紫珠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1-12页 |
·黄酮类 | 第11页 |
·苯丙素糖苷类 | 第11-12页 |
·三萜类 | 第12页 |
·酚酸类 | 第12页 |
·挥发油类 | 第12页 |
·其他类 | 第12页 |
3 广东紫珠的药理研究 | 第12-14页 |
·抗炎作用 | 第12-13页 |
·抑菌作用 | 第13页 |
·镇痛作用 | 第13页 |
·止血、凝血作用 | 第13-14页 |
4 广东紫珠含量测定及提取方法研究 | 第14-15页 |
5 栽培技术研究 | 第15-16页 |
6 研究目的和内容 | 第16-18页 |
·研究目的 | 第16-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广东紫珠药材显微研究 | 第18-2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材料 | 第18页 |
·方法 | 第18-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24页 |
·广东紫珠药材性状 | 第19页 |
·叶的显微特征 | 第19页 |
·茎的显微特征 | 第19-22页 |
·花的显微特征 | 第22页 |
·果实的显微特征 | 第22-23页 |
·药材粉末显微特征 | 第23-24页 |
·广东紫珠的主要显微特征 | 第24页 |
3 讨论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广东紫珠功能成分的含量测定 | 第25-3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25-30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方法 | 第26-3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0-36页 |
·广东紫珠药材总三萜含量测定结果 | 第30-32页 |
·广东紫珠药材总黄酮含量测定结果 | 第32-34页 |
·广东紫珠药材总酚及鞣质含量测定结果 | 第34-35页 |
·广东紫珠药材连翘酯苷B和金石蚕苷含量测定结果 | 第35-36页 |
3 讨论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广东紫珠抗氧化活性研究 | 第38-4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8-40页 |
·材料 | 第38页 |
·方法 | 第38-4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广东紫珠不同极性部分提取物对DPPH·清除作用 | 第40-41页 |
·广东紫珠不同极性部分提取物对OH·清除作用 | 第41-42页 |
3 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广东紫珠烫伤愈合试验 | 第44-5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4-47页 |
·材料 | 第44页 |
·方法 | 第44-4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7-49页 |
·新西兰兔模型皮肤表面观察 | 第47页 |
·新西兰兔模型组织学观察 | 第47-48页 |
·烫伤创面表面观察 | 第48页 |
·烫伤愈合组织学观察 | 第48-49页 |
3 讨论 | 第49-51页 |
·动物模型 | 第49页 |
·烫伤愈合效果 | 第49-51页 |
全文结论与创新点 | 第51-53页 |
1 全文结论 | 第51页 |
2 创新点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作者简介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