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控制器的软件系统设计及上位机诊断软件开发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4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车身电控系统的发展现状 | 第9-10页 |
·AUTOSAR 标准简介 | 第10-12页 |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页 |
·论文的结构安排 | 第12-14页 |
第2章 CAN/LIN 网络架构车身电控系统设计 | 第14-20页 |
·系统结构构成 | 第14-15页 |
·硬件系统设计 | 第15-19页 |
·前车身控制器硬件框图 | 第15-16页 |
·信号输入电路设计 | 第16页 |
·功率输出模块设计 | 第16页 |
·电源模块设计 | 第16-17页 |
·高速 CAN 总线模块设计 | 第17-18页 |
·LIN 总线模块设计 | 第18-19页 |
·本章小结 | 第19-20页 |
第3章 系统板级支撑平台软件设计 | 第20-29页 |
·板级支撑平台概述 | 第20-21页 |
·板级支撑平台的设计 | 第21-28页 |
·控制器驱动设计 | 第21页 |
·通用时钟 GPT 设计 | 第21-22页 |
·I/O 模块设计 | 第22页 |
·存储模块设计 | 第22-23页 |
·CAN 通信模块设计 | 第23-27页 |
·LIN 通信模块设计 | 第27-28页 |
·板上设备抽象层设计 | 第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4章 系统软件架构设计 | 第29-40页 |
·参考 AUTOSAR 的系统软件设计 | 第29-31页 |
·RTE 实现方法 | 第31-33页 |
·Ports 机制与接口定义方法 | 第33页 |
·任务管理 | 第33-37页 |
·系统模式切换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第5章 通信系统设计 | 第40-53页 |
·通信系统需要遵循的标准规范 | 第40-42页 |
·CAN 标准与规范 | 第40-41页 |
·LIN 规范要求 | 第41-42页 |
·通信系统架构设计 | 第42-43页 |
·CAN 通信协议与数据定义方法 | 第43-49页 |
·CAN 数据传输流程 | 第43页 |
·CAN 网络层设计 | 第43-46页 |
·CAN 应用层接口服务与数据定义 | 第46-49页 |
·CAN 通信数据定义 | 第49页 |
·LIN2.0 规范实现与数据定义方法 | 第49-52页 |
·LIN 总线 API 简介 | 第49-50页 |
·LIN2.0 规范实现方法 | 第50-51页 |
·LIN 数据定义方法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6章 诊断软件开发 | 第53-60页 |
·USBCAN 接口函数的调用 | 第53-54页 |
·上位机诊断软件类结构 | 第54-55页 |
·Windows 消息路由与图像双缓冲处理 | 第55-57页 |
·升级功能实现 | 第57-58页 |
·功能实现与验证 | 第58-60页 |
第7章 应用层软件开发与系统验证 | 第60-66页 |
·应用层软件开发方法 | 第60-61页 |
·雨刮和车窗应用软件组件开发示例 | 第61-63页 |
·雨刮应用软件组件的开发 | 第61-62页 |
·车窗应用软件组件的开发 | 第62-63页 |
·系统功能验证 | 第63-65页 |
·模拟测试平台的搭建 | 第63-64页 |
·功能测试集的编写 | 第64-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