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论文

郴州阳山村聚落形态研究及保护策略探析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插图索引第11-14页
第1章 绪论第14-20页
   ·研究背景第14-15页
     ·对“人居环境”的重视第14页
     ·传统乡村聚落蕴含有丰富的研究价值第14页
     ·传统文化村落保护面临严峻的问题与不足第14-15页
   ·概念定义第15页
     ·“聚落”的概念第15页
     ·“人居环境”的概念第15页
   ·研究内容和意义第15-17页
     ·研究的内容第15-16页
     ·研究的意义第16-17页
   ·研究框架第17页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相关研究成果第18-20页
第2章 阳山村的自然环境与文化背景第20-28页
   ·自然环境及历史变迁第20-23页
     ·地理位置及地貌特征第20页
     ·气候条件第20-21页
     ·山水环境第21-22页
     ·历史变迁第22-23页
   ·文化背景第23-27页
     ·儒、理与道学第23-24页
     ·中庸观念第24-25页
     ·耕读文化第25-26页
     ·宗法制度第26页
     ·生态崇拜思想第26-27页
 本章小结第27-28页
第3章 阳山村落形态及构成要素第28-47页
   ·以“家”为核心的村落构成第28-29页
     ·聚族而居第28页
     ·家族和睦第28-29页
   ·村落选址第29-31页
     ·风水观念的影响第29-31页
     ·村落选址的生存要素第31页
   ·聚落环境格局第31-33页
     ·聚落对自然的适应第32-33页
   ·村落布局与空间形态分析第33-36页
     ·村落布局第33-34页
     ·空间序列特征第34-36页
   ·村落构成骨架体系第36-38页
     ·街巷第36-37页
     ·排水系统第37-38页
   ·点景、风水要素第38-40页
     ·龙池第38-39页
     ·风水树第39-40页
     ·石桥第40页
   ·公共活动中心第40-43页
     ·宗祠第40-43页
   ·日常交往中心第43-45页
     ·井台第43页
     ·门前第43-44页
     ·广场第44-45页
   ·富有文化意义的物质实体第45-46页
     ·楹联、牌匾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4章 阳山村民居建筑第47-62页
   ·儒家思想的影响第47页
   ·建筑技术特点第47-48页
     ·结构特征第47-48页
     ·材料特征第48页
   ·平面形式第48-51页
     ·独栋式民居第49-50页
     ·院落式民居第50-51页
   ·空间形态与家庭生活第51-54页
     ·堂屋第51页
     ·侧屋第51-52页
     ·阁楼与楼层第52页
     ·天井第52-53页
     ·廊第53-54页
   ·民居细部特点第54-56页
     ·封火山墙第54-55页
     ·门第55-56页
     ·天花、藻井第56页
   ·民居的装饰艺术第56-61页
     ·木雕艺术第56-57页
     ·石雕艺术第57-60页
     ·彩绘艺术第60-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阳山村的村居生活第62-69页
   ·迷信活动第62-63页
     ·对土地神的崇拜第62页
     ·祭拜山神第62-63页
     ·“晒”龙王第63页
   ·互助的生活传统第63-64页
     ·社会间的互助第63-64页
     ·地方公益事业第64页
   ·习俗第64-68页
     ·生产习俗第65-66页
     ·生活习俗第66页
     ·文娱活动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6章 阳山村落环境保护策略探析第69-78页
   ·村落保护面临的问题第69-72页
     ·建筑年久失修,残破严重第69-70页
     ·基础设施匮乏,环境质量低下第70-71页
     ·保护管理意识的薄弱与保护技术的缺乏第71页
     ·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消亡极快第71页
     ·保护经费极其匮乏,资金渠道单一第71-72页
   ·传统文化村落保护理念第72-74页
     ·发展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理念第72页
     ·动态保护和更新发展的理念第72-73页
     ·历史环境“整体保护”的理念第73-74页
   ·传统文化村落保护原则第74-76页
     ·“原真性”原则第74页
     ·“历史文化环境”保护原则第74-75页
     ·合理利用,可持续性的保护原则第75页
     ·公众参与性原则第75-76页
   ·建筑文物古迹的保护措施第76-78页
     ·建筑文物的修葺与更新第76页
     ·建筑保护与整治的方法与技术第76-77页
     ·政府统一规划、引入股份制,解决保护资金问题第77-78页
结语第78-82页
参考文献第82-84页
致谢第84-85页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85-86页
附录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项目目录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客运枢纽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下一篇:丘陵地区低碳民居设计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