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世界各国经济概况、经济史、经济地理论文--中国经济论文--地方经济论文

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同效应研究--基于京津冀产业转移的实证分析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5页
图索引第15-17页
表索引第17-18页
1 绪论第18-24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8-20页
   ·研究目标和内容第20-22页
     ·研究目标第20-21页
     ·研究内容第21-22页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2-24页
     ·研究方法第22页
     ·技术路线第22-24页
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24-30页
   ·产业转移基本理论方面的研究第24-25页
   ·产业转移主体方面的研究第25-26页
   ·产业转移模式与机制方面的研究第26-27页
   ·区域粘性视角的产业转移研究第27页
   ·产业转移与产业链重构方面的研究第27-28页
   ·京津冀产业转移方面的研究第28-29页
   ·国内外研究评述第29-30页
3 区域产业转移的内涵与路径分析第30-46页
   ·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内涵分析第30-38页
     ·对区域产业转移的界定第30-32页
     ·区域产业转移的主要内容第32-36页
     ·区域产业转移的特征第36页
     ·区域产业转移的类型第36-38页
   ·区域产业转移发展阶段和规律第38-40页
     ·区域内产业结构的发展阶段第38页
     ·区域产业转移的演化规律第38-40页
   ·区域产业转移的路径与过程第40-45页
     ·区域产业转移的路径选择第40-43页
     ·区域产业转移的过程控制第43-44页
     ·区域产业转移的功能实现第44-45页
   ·小结第45-46页
4 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因与合作机理分析第46-58页
   ·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第46-48页
     ·政府政策引导第47页
     ·经济发展差异第47页
     ·产业结构调整第47-48页
     ·主体利益驱动第48页
   ·区域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第48-49页
   ·区域产业转移竞争合作机制的博弈主体与分析方法第49-50页
     ·产业转移的博弈主体第49页
     ·产业转移的博弈策略第49页
     ·产业转移的博弈方法第49-50页
   ·区域产业转移合作机制的博弈过程分析第50-57页
     ·对国际间产业转移的博弈分析第50-53页
     ·不考虑外部因素的国内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博弈分析第53-55页
     ·考虑外部因素的国内两区域间产业转移的博弈分析第55-57页
   ·小结第57-58页
5 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同效应评价模型构建与关系仿真第58-82页
   ·区域产业转移效应理论分析第58-59页
   ·区域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同效应分析第59页
   ·区域产业转移综合协同效应评价模型构建第59-68页
     ·经典模型介绍第60-61页
     ·综合协同效应修正模型第61-63页
     ·模型求解的构建方法第63-68页
   ·区域间产业梯度差与产业转移效应第68-71页
     ·产业梯度差的度量第68-69页
     ·产业梯度差与产业转移效应的关系第69-70页
     ·产业梯度差与产业转移效应的关系仿真第70-71页
   ·区域产业转移承接能力与产业转移效应第71-74页
     ·承接能力的度量第71-73页
     ·承接能力与产业转移效应关系第73-74页
     ·承接能力与产业转移效应关系仿真第74页
   ·区域间交通便利性、信息便利性、临近程度与产业转移第74-77页
     ·区域间交通便利性、信息便利性的度量第74-75页
     ·区域间地理距离、临近程度与产业距离的关系第75-77页
     ·交通便利性、信息便利性、临近程度与产业距离关系仿真第77页
   ·区域间产业互补性与产业转移效应第77-80页
     ·产业互补性的度量第77-78页
     ·产业互补性与产业转移的关系第78-79页
     ·产业互补性与产业转移的关系仿真第79-80页
   ·小结第80-82页
6 区域产业转移综合协同效应实证分析:以京津冀地区为例第82-130页
   ·京津冀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现状第82-93页
     ·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的特点第82-85页
     ·京津冀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第85-89页
     ·京津冀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第89-93页
   ·京津冀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分析第93-110页
     ·京津冀产业发展的要素禀赋分析第93-96页
     ·京津冀产业发展的优劣势分析第96-102页
     ·京津冀区域产业转移的动因分析第102-106页
     ·对京津冀区域产业发展方向的定性判断第106-110页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效应的综合协同效应定量评估第110-122页
     ·京津冀地区产业梯度差异分析第110-112页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承接能力分析第112-116页
     ·京津冀地区交通与信息便利性与产业距离分析第116-118页
     ·京津冀地区产业互补性分析第118-121页
     ·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综合协同效应分析第121-122页
   ·基于综合协同效应评价的京津冀产业转移对策建议第122-129页
     ·优化投资环境第122-123页
     ·加强产业园区建设第123-124页
     ·承接产业转移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第124-126页
     ·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与产业升级相结合第126-127页
     ·构建布局合理的区域产业价值链第127-129页
   ·小结第129-130页
7 结论与展望第130-134页
   ·主要结论第130-131页
   ·研究工作的创新点第131页
   ·研究展望第131-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44页
附录 文中使用的数据表第144-164页
作者简历第164-168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68页

论文共1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身份与位置分离体系映射安全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并购中层级结构设置对收购方终极控股股东融资能力影响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