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纤维经编针织物复合材料能量吸收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引言 | 第9页 |
·经编针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的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影响增强结构复合材料能量吸收性能的主要因素 | 第10页 |
·针织结构增强复合材料能量吸收性能的研究 | 第10-12页 |
·经编针织复合材料的应用 | 第12-13页 |
·航空航天领域 | 第12-13页 |
·船舶领域 | 第13页 |
·风力发电领域 | 第13页 |
·汽车领域 | 第13页 |
·建筑领域 | 第13页 |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13-15页 |
第2章 玻璃纤维的性质及编织工艺 | 第15-25页 |
·玻璃纤维的性质 | 第15-21页 |
·增强体纤维材料 | 第15-16页 |
·玻璃纤维特性 | 第16-17页 |
·玻璃纤维纱线的性质 | 第17-21页 |
·经编织物的编织工艺 | 第21-23页 |
·单梳织物 | 第21-22页 |
·双梳织物 | 第22-23页 |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3章 经编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 | 第25-31页 |
·环氧树脂及其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 | 第25-26页 |
·环氧树脂的固化特性 | 第25-26页 |
·固化剂 | 第26页 |
·增韧剂 | 第26页 |
·复合材料的成型工艺 | 第26-28页 |
·手糊成型 | 第27页 |
·RTM 成型 | 第27-28页 |
·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 | 第28-29页 |
·玻璃纤维经编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 | 第28-29页 |
·树脂浇铸体的制备 | 第29页 |
·复合材料试样基本参数的测定 | 第29-30页 |
·复合材料厚度的测定 | 第29页 |
·玻璃纤维与树脂的体积密度 | 第29页 |
·复合材料的纤维体积含量 | 第29-30页 |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4章 经编针织物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 第31-39页 |
·试验方法及仪器 | 第31-32页 |
·试验原理 | 第31页 |
·试验计算公式 | 第31-32页 |
·树脂浇铸体的拉伸性能 | 第32页 |
·复合材料的拉伸性能 | 第32-38页 |
·复合材料的拉伸应力-应变曲线 | 第32-34页 |
·拉伸强度和模量分析 | 第34-37页 |
·各向异性分析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5章 经编针织物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 | 第39-45页 |
·试验方法及仪器 | 第39-40页 |
·试验原理 | 第39页 |
·试验计算公式 | 第39-40页 |
·树脂浇铸体的拉伸性能 | 第40页 |
·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 | 第40-43页 |
·复合材料的弯曲应力-挠度曲线 | 第40-42页 |
·弯曲强度和模量分析 | 第42页 |
·弯曲各向异性分析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6章 经编针织物复合材料能量吸收性能试验研究 | 第45-59页 |
·落锤冲击试验系统的设计和建立 | 第45-52页 |
·落锤冲击装置的改装设计 | 第45-46页 |
·信号采集系统的建立 | 第46-48页 |
·测试原理 | 第48-49页 |
·仪器误差分析 | 第49-52页 |
·能量吸收试验研究 | 第52-58页 |
·试样准备 | 第52页 |
·试验方法与步骤 | 第52-5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7章 几何模型及有限元分析 | 第59-69页 |
·有限元分析原理和方法 | 第59-60页 |
·ABAQUS 有限元介绍 | 第59-60页 |
·有限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第60页 |
·经平织物复合材料模型的建立 | 第60-64页 |
·基本假设 | 第61页 |
·经平织物几何模型 | 第61-63页 |
·经平复合材料模型的建立 | 第63-64页 |
·经平织物复合材料能量吸收性能有限元分析 | 第64-68页 |
·创建经平织物复合材料部件和冲击头部件 | 第64-65页 |
·定义材料和截面特征 | 第65-66页 |
·装配位置关系 | 第66页 |
·设置输出变量 | 第66页 |
·定义接触属性 | 第66-67页 |
·定义约束条件和预定义场 | 第67页 |
·模型的网格划分 | 第67页 |
·提交作业进行有限元分析 | 第67页 |
·有限元分析结果及后处理 | 第67-68页 |
·本章小结 | 第68-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