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基于风雨两相流的斜拉索风雨激振的机理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风雨激振的研究现状第10-20页
     ·现场观测第10-13页
     ·风洞试验第13-16页
     ·理论分析第16-18页
     ·数值模拟第18-20页
   ·多相流的研究现状第20-22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22-23页
第二章 基于拉格朗日法固定拉索的气动力系数和雨迹研究第23-44页
   ·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的理论概述第23-27页
     ·欧拉-拉格朗日多相流基本概念第23-24页
     ·控制方程第24页
     ·颗粒的受力分析第24-27页
   ·风雨场概述第27-28页
   ·风雨场模型验证第28-32页
     ·风雨场计算模型第28-29页
     ·重力场中的雨滴运动轨迹研究第29-30页
     ·重力场和风场中雨滴运动轨迹研究第30-32页
   ·风雨条件下拉索的计算模型第32-35页
     ·几何模型说明第32-33页
     ·计算域的选取第33-34页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设置第34页
     ·无雨条件下圆柱绕流模型的验证第34-35页
   ·不同风雨条件下雨滴运动轨迹第35-40页
     ·雨滴对风场脉动性的影响第36-39页
     ·拉索附近雨滴的运动轨迹第39-40页
   ·不同风雨条件下气动力系数的研究第40-43页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风雨条件下雨滴诱发拉索振动的影响分析第44-56页
   ·流固耦合理论概述第44-46页
     ·流固耦合基本概念第44-45页
     ·控制方程第45-46页
   ·计算模型说明及验证第46-48页
     ·几何模型说明第46页
     ·风场和雨滴计算模型第46-47页
     ·斜拉索计算模型及验证第47-48页
   ·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第48-55页
     ·横向位移分析第48-50页
     ·升力系数分析第50-51页
     ·阻力系数分析第51-53页
     ·斜拉索尾流结构分析第53-54页
     ·雨滴的运动轨迹分析第54-55页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基于 VOF 法固定拉索表面上的水线研究第56-76页
   ·VOF 模型概述第56-59页
     ·VOF 模型第56-57页
     ·表面张力第57-58页
     ·接触角第58-59页
   ·附有初始水膜的计算模型说明第59-62页
     ·试验模型说明第59-60页
     ·计算域的选取第60-61页
     ·边界条件的设置第61页
     ·初始条件的设置第61-62页
   ·重力场中计算模型的验证第62-64页
   ·重力场和风场中计算模型的结果及分析第64-68页
     ·试验观测现象第64-65页
     ·数值模拟结果第65-68页
   ·不同模型参数对水线形成位置的影响第68-74页
     ·初始水膜厚度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第68-69页
     ·接触角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第69-70页
     ·风速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第70-71页
     ·风偏角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第71-73页
     ·倾斜角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第73-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五章 考虑水量质量守恒时拉索表面上的水线形态分析第76-98页
   ·水线形成的过程第76-78页
   ·计算模型说明第78-80页
     ·计算域的选取第78-79页
     ·边界条件和初始条件的设置第79-80页
   ·均匀补水方案第80-92页
     ·重力场中计算模型的验证第80-82页
     ·重力场和风场中计算模型的结果及分析第82-87页
     ·不同风速时的水线形成规律第87-92页
   ·上下水线区补水方案第92-96页
   ·本章小结第96-98页
第六章 结论及展望第98-100页
   ·结论第98-99页
   ·展望第99-100页
参考文献第100-108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108-110页
致谢第110-111页

论文共1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家商品粮种植乡道路规划设计管理研究
下一篇:刚性桩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失稳破坏机理及其稳定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