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2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2-18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2-13页 |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内涵 | 第13页 |
·关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的经济学依据 | 第13-14页 |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扩张的原因 | 第14-15页 |
·关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负债风险及其测算 | 第15页 |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5-18页 |
·研究内容和思路 | 第15-16页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创新之处 | 第16-18页 |
第二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其负债概况 | 第18-28页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运行机制 | 第18-19页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发展历程 | 第19-21页 |
·当前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特点 | 第21-22页 |
·代表性投融资平台模式简介 | 第22-23页 |
·上海模式 | 第22页 |
·天津模式 | 第22页 |
·重庆模式 | 第22页 |
·湖南模式 | 第22-23页 |
·河南模式 | 第23页 |
·四川模式 | 第23页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结构分析 | 第23-28页 |
·融资平台贷款银行结构 | 第23-24页 |
·现金流覆盖情况 | 第24-25页 |
·贷款银行的级别结构与行业结构 | 第25-26页 |
·大型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 | 第26-28页 |
第三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产生的经济逻辑 | 第28-38页 |
·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28-29页 |
·地方政府的双重身份与双重利益 | 第29页 |
·分税制财政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财力不足 | 第29-32页 |
·政府、银行和融资平台的三位一体模式 | 第32-38页 |
第四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风险机理与传导机制 | 第38-44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风险机理 | 第38-40页 |
·地方财政收支不平衡 | 第38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承担公共风险 | 第38-39页 |
·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运作风险 | 第39-40页 |
·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到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的传导机理 | 第40-41页 |
·投融资平台风险引发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与国家财政风险 | 第40-41页 |
·投融资平台的不规范运作造成的宏观经济运行风险 | 第41页 |
·投融资平台风险引发的金融系统风险 | 第41页 |
·投融资平台风险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 | 第41页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风险的表现 | 第41-44页 |
·融资平台的变味融资 | 第41-42页 |
·债务违约叠加风险 | 第42页 |
·风险集中县级财政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风险的情景分析 | 第44-56页 |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债务规模与偿债能力测算 | 第44-46页 |
·地方债务清理对固定资产投资影响情景分析 | 第46-50页 |
·地方债务清理对行业影响情景分析 | 第50-51页 |
·对水泥行业影响可承受 | 第50页 |
·对钢铁行业影响相对较大 | 第50-51页 |
·地方政府债务清理对银行业影响情景分析 | 第51-54页 |
·风险分析结论 | 第54-56页 |
第六章 预防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风险的对策建议 | 第56-64页 |
·地方政府层面 | 第56-58页 |
·理顺地方政府与平台公司之间的关系 | 第56页 |
·拓宽地方政府融资渠道 | 第56-57页 |
·完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资金使用、运作的监管机制 | 第57-58页 |
·推动政府债务科学管理,稳步扩大地方债发行规模 | 第58页 |
·银行层面 | 第58-61页 |
·制定政府偿债能力分析模板 | 第58-60页 |
·严格执行融资平台贷款风险标准 | 第60-61页 |
·平台自身层面 | 第61-64页 |
·推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行为市场化 | 第61页 |
·合理确定当地基础设施建设规划 | 第61-62页 |
·积极加强对融资平台的信贷管理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