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5页 |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2. 选题的意义 | 第10-11页 |
(二) 研究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划分标准的确定 | 第11页 |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研究 | 第11-12页 |
3.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理问题探究 | 第12页 |
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教育问题研究 | 第12-13页 |
5. 基于人文关怀的研究 | 第13页 |
(三) 本文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1.基本思路 | 第13-14页 |
2.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四)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 | 第14-15页 |
一、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理论阐释 | 第15-24页 |
(一)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相关概念 | 第15-19页 |
1.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涵义 | 第15-16页 |
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16页 |
3. 人文关怀的涵义 | 第16-17页 |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人文关怀关系 | 第17-18页 |
5.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涵义 | 第18-19页 |
(二)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特点 | 第19-20页 |
1. 对象的特殊性 | 第19页 |
2. 内容的针对性 | 第19页 |
3. 方法的灵活性 | 第19-20页 |
4. 方式的情感性 | 第20页 |
(三)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 第20-24页 |
1. 理论依据 | 第20-22页 |
2. 意义 | 第22-24页 |
二、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4-31页 |
(一)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现状 | 第24-26页 |
1. 缺乏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 | 第24-25页 |
2.忽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需求 | 第25页 |
3.缺少预防性和个体性教育 | 第25-26页 |
4. 缺乏创新的工作方法 | 第26页 |
(二)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分析 | 第26-31页 |
1. 社会方面的因素 | 第26-27页 |
2.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因素 | 第27-28页 |
3. 思想政治教育者自身的因素 | 第28-29页 |
4.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体方面的因素 | 第29-31页 |
三、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及主要途径 | 第31-38页 |
(一)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基本原则 | 第31-32页 |
1. 政策性原则 | 第31页 |
2. 主体性原则 | 第31-32页 |
3. 引导性原则 | 第32页 |
4. 激励性原则 | 第32页 |
(二)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主要途径 | 第32-38页 |
1. 巩固经济帮扶的物质基础 | 第32-34页 |
2. 强化专业化的工作方法 | 第34-35页 |
3. 增强有效地制度保障 | 第35-36页 |
4. 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自我完善能力 | 第36-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附录 | 第41-47页 |
后记 | 第47-4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