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3页 |
第1章 导论 | 第13-21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4页 |
·我国拥有丰富的古村镇旅游资源 | 第13页 |
·古村镇旅游已经成为热门旅游开发类型 | 第13页 |
·古村镇旅游开发效益显著 | 第13-14页 |
·现实意义 | 第14-16页 |
·重新界定历史文化遗产经济价值 | 第14页 |
·从根本上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 第14-15页 |
·解决当下古村镇旅游开发中的多项问题 | 第15页 |
·为新进入者提供可持续性强的模式选择 | 第15-16页 |
·思路与框架 | 第16-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论文框架 | 第16-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田野调查工作法 | 第18页 |
·社区访谈 | 第18页 |
·案例研究法 | 第18页 |
·创新之处 | 第18-21页 |
·定义历史文化遗产产权 | 第18-19页 |
·对古村镇旅游开发模式进行新的分类 | 第19页 |
·提出衡量古村镇旅游开发可持续性的指标维度 | 第19页 |
·基于产权理论的古村镇旅游开发模式的分析 | 第19页 |
·提出古村镇现有诸多问题的解决方案 | 第19-21页 |
第2章 古村镇可持续开发的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2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21-25页 |
·旅游开发的可持续性评估 | 第21-22页 |
·可持续开发中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第22-23页 |
·居民感知对旅游开发可持续性的影响 | 第23页 |
·可持续性开发的对策方法 | 第23-25页 |
第3章 产权理论 | 第25-32页 |
·财产 | 第25-26页 |
·独立性 | 第25页 |
·有使用价值 | 第25页 |
·可得性 | 第25页 |
·稀缺性 | 第25-26页 |
·产权 | 第26-27页 |
·排它性 | 第26页 |
·行为性 | 第26-27页 |
·可分性 | 第27页 |
·可交易性 | 第27页 |
·产权的功能 | 第27-28页 |
·激励和约束功能 | 第27-28页 |
·外部性内部化功能 | 第28页 |
·资源配置功能 | 第28页 |
·科斯定理 | 第28-29页 |
·解决外部性 | 第28-29页 |
·评价产权制度优劣 | 第29页 |
·古村镇旅游资源产权内涵 | 第29-30页 |
·所有权 | 第29页 |
·占有权 | 第29页 |
·使用权 | 第29-30页 |
·处置权 | 第30页 |
·收益权 | 第30页 |
·历史文化遗产产权 | 第30-32页 |
·定义 | 第30页 |
·无形财产产权为“集体”所有 | 第30-31页 |
·行使有形财产产权不得侵犯无形财产产权 | 第31-32页 |
第4章 我国古村镇旅游发展现状 | 第32-45页 |
·我国古村镇旅游发展条件 | 第32-33页 |
·丰富的旅游资源 | 第32页 |
·广阔的旅游市场 | 第32页 |
·渐趋成熟的旅游开发模式 | 第32-33页 |
·我国古村镇旅游开发模式 | 第33-35页 |
·产权分散型开发模式 | 第33-34页 |
·产权集中型开发模式 | 第34-35页 |
·古村镇旅游开发效益 | 第35-36页 |
·经济效益 | 第35页 |
·社会文化效益 | 第35-36页 |
·环境效益 | 第36页 |
·古村镇旅游开发的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36-39页 |
·过度商业化 | 第37页 |
·居民改善自身居住条件的欲望和文化遗产保护的矛盾 | 第37-38页 |
·民俗文化资源保护艰难 | 第38页 |
·商业模式不合理 | 第38-39页 |
·产业升级困难 | 第39页 |
·古村镇旅游可持续性开发的衡量维度 | 第39-45页 |
·本地居民生活改善度 | 第41-42页 |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完好度 | 第42-43页 |
·持续可观的经济效益 | 第43-45页 |
第5章 基于产权理论的产权分散型开发模式可持续性分析—以周庄为例 | 第45-52页 |
·周庄模式的特点 | 第45-47页 |
·政府主导,产权分散 | 第45-46页 |
·利润可观,居民生活显著改善 | 第46页 |
·历史文化遗产受损严重 | 第46-47页 |
·产业升级困难 | 第47页 |
·周庄模式的分析 | 第47-48页 |
·周庄成功不易复制 | 第47页 |
·周庄历史文化遗产的产权界定不清楚 | 第47-48页 |
·周庄模式交易成本较高 | 第48页 |
·对于周庄可持续旅游开发的对策 | 第48-50页 |
·历史文化遗产产权界定清楚 | 第48-49页 |
·拍卖商业指标 | 第49页 |
·产权股权置换解决产权升级困境 | 第49-50页 |
·产权分散型开发模式评判 | 第50-52页 |
·历史文化遗产产权界定不清 | 第50页 |
·历史文化遗产容易遭到破坏 | 第50页 |
·易过度商业化 | 第50页 |
·易产生利益分配纠纷 | 第50-51页 |
·产业升级困境较大 | 第51-52页 |
第6章 基于产权理论的产权集中型开发模式可持续性分析—以乌镇为例 | 第52-58页 |
·乌镇模式的分析 | 第52-55页 |
·产权集中,企业化运作机制 | 第52-53页 |
·穿衣戴帽,历史文化遗产转变旅游产品 | 第53-54页 |
·改善当地居民生活 | 第54页 |
·产业升级顺利 | 第54-55页 |
·乌镇模式的评价 | 第55-56页 |
·乌镇模式成熟且可复制性强 | 第55-56页 |
·乌镇模式可持续性强 | 第56页 |
·产权集中型开发模式评判 | 第56-58页 |
·商业运营无阻碍,产业升级无障碍 | 第56-57页 |
·自发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实现经营利润 | 第57页 |
·当地居民生活明显改善 | 第57-58页 |
第7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8-61页 |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