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浅埋隧道暗挖法施工地面沉降分析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0页 |
| 插图清单 | 第10-12页 |
| 附表清单 | 第12-13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1页 |
| ·城市交通的发展现状 | 第13页 |
| ·过街通道在合肥市的发展前景 | 第13-19页 |
| ·发展前景 | 第13-15页 |
| ·主要施工方法 | 第15-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 第二章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的现场监测 | 第21-43页 |
| ·浅埋暗挖法施工地下通道工程简介 | 第21-23页 |
| ·长江路地下过街通道工程简介 | 第21页 |
| ·工程地质、水位情况 | 第21-23页 |
| ·地面建筑、管线情况 | 第23页 |
| ·监控量测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 ·隧道监控量测内容 | 第24-26页 |
| ·浅埋暗挖隧道周围环境监测技术研究 | 第26-29页 |
| ·地面沉降变形监测 | 第26页 |
| ·深层土体位移监测 | 第26-27页 |
| ·相邻建筑物的沉降、倾斜以及裂缝 | 第27-28页 |
| ·地下管线沉降变形监测 | 第28页 |
| ·孔隙水压力的变化监测 | 第28-29页 |
| ·工程主要监测结果分析 | 第29-43页 |
| ·国内外对于地下工程施工时地表沉降的研究现状 | 第29-33页 |
| ·四牌楼A通道地表沉降横向断面监测数据分析 | 第33-36页 |
| ·四排楼B通道地表沉降横向断面监测数据分析 | 第36-38页 |
| ·四排楼C通道地表沉降横向断面监测数据分析 | 第38-39页 |
| ·飞凤街D通道地表沉降横向断面监测数据分析 | 第39-43页 |
| 第三章 超浅埋隧道暗挖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规律 | 第43-59页 |
| ·一般规律 | 第43-44页 |
| ·浅埋暗挖隧道力学模型 | 第43-44页 |
| ·隧道的开挖工作面稳定性分析 | 第44页 |
| ·纵向地表沉降规律 | 第44页 |
| ·灰色理论预测超浅埋暗挖施工的路面沉降历时规律 | 第44-57页 |
| ·预测GM模型 | 第44-47页 |
| ·隧道开挖面中线处地表沉降的灰色预测 | 第47-51页 |
| ·工程实例验证灰色预测结果 | 第51-57页 |
| ·超浅埋工程地表沉降规律小结 | 第57-59页 |
| 第四章 数值计算 | 第59-73页 |
| ·数值计算基本理论 | 第59-62页 |
| ·FLAC程序简介 | 第59页 |
| ·本构模型的简介 | 第59-60页 |
| ·莫尔—库伦模型 | 第60-62页 |
| ·数值计算模型 | 第62-64页 |
| ·FLAC模型的建立 | 第62-64页 |
| ·材料模型 | 第64页 |
| ·计算结果与分析 | 第64-73页 |
| ·开挖分析 | 第64-67页 |
| ·地表沉降分析 | 第67-73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 ·结论 | 第73页 |
| ·展望 | 第73-75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 致谢 | 第79-81页 |
|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