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内隐行为评价问题的研究--基于上海市若干所学校的调查

论文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33页
 一、问题的提出和背景第11-14页
 二、核心概念界定第14-19页
 三、文献综述第19-28页
 四、研究思路和方法第28-33页
第二章 绩效评价中凸显的教师行为内隐性矛盾第33-57页
 一、若干被调查学校推行“绩效工资”制度的现状第33-48页
  (一) 绩效带来的积极影响第34-41页
  (二) 绩效产生的消极影响第41-48页
 二、评价低效的原因:不重视教师内隐行为第48-57页
  (一) 内隐行为的影响第50-51页
  (二) 绩效评价弱化教师内隐行为第51-53页
  (三) 教师内隐行为的显现方式第53-57页
第三章 审视绩效评价方式与教师内隐行为的关系第57-73页
 一、绩效工资实施后的效果分析第57-61页
  (一) 绩效工资的缘起第57-58页
  (二) 绩效工资在教育领域中的发展第58-61页
 二、量化评价与教师内隐行为的背离第61-67页
  (一) 基础性绩效工资,注重量化的评价标准第61-63页
  (二) 教师内隐行为不受重视第63-65页
  (三) 短期量化指标与长期职业发展目标的矛盾第65-66页
  (四) 学校、教师双方对内隐行为重视程度不足第66-67页
 三、绩效功利对教师内隐行为价值和积极性的影响第67-69页
  (一) 绩效评价激励作用不明显第67-68页
  (二) 绩效评价主观性较强第68-69页
 四、教师内隐行为绩效评价指标不全面第69-73页
  (一) 教师绩效评价追求量化第69-70页
  (二) 内隐行为绩效评价异化为显性行为绩效评价第70-71页
  (三) 绩效评价脱离教师的职业发展和教师的职业特征第71-73页
第四章 优化教师“绩效工资”评价制度的对策建议第73-89页
 一、认识并珍视教师内隐行为的价值第73-78页
  (一) 明确教师内隐行为的潜在影响力第73-76页
  (二) 扩大内隐行为评价占教师绩效评价的比例第76-77页
  (三) 运用内隐行为激励教师专业发展第77-78页
 二、探索教师内隐行为的评价方式第78-83页
  (一) 以人为本,关注教师隐约知识第78-79页
  (二) 使用“教育鉴赏评价”,评价教师内隐行为第79-80页
  (三) 发展性评价注重个体差异性第80-82页
  (四) 道德评价难以计量,通过描述评价提升育人价值第82-83页
 三、构建教师内隐行为绩效评价的弹性机制第83-89页
  (一) 适度确定教师绩效工资的比例第83-84页
  (二) 根据不同价值取向,集成多种评价方式第84-85页
  (三) 加强绩效沟通,促进绩效评价改进的常态化第85-86页
  (四) 形成积极的内隐理论,发挥教师内隐行为的作用第86-87页
  (五) “反省性”回顾教学行为,提高教师行为的有效性第87-89页
附录第89-92页
 附录一:“‘ 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访谈提纲第89-90页
 附录二 “‘绩效工资’背景下教师绩效评价研究”调查问卷第90-92页
数据汇总第92-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0页
后记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教学研究
下一篇:我国教育评估立法研究--以上海市教育评估法规的制定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