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梯度法的金属磁记忆检测仪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2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引言 | 第12-13页 |
|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 | 第13页 |
| ·金属磁记忆检测特点 | 第13-14页 |
| ·金属磁记忆检测的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18页 |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8页 |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金属磁记忆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 | 第19-26页 |
| ·引言 | 第19页 |
| ·铁磁性物质的磁化理论及特点 | 第19页 |
| ·磁记忆检测原理 | 第19-22页 |
| ·磁记忆的现有主要理论 | 第19-20页 |
| ·磁记忆检测原理的物理基础 | 第20-22页 |
| ·磁记忆检测的判据 | 第22页 |
| ·磁记忆检测的影响因素 | 第22-25页 |
| ·磁场方向对磁记忆检测的影响 | 第22-23页 |
| ·时间对磁记忆检测的影响 | 第23页 |
| ·构件形状对磁记忆检测影响 | 第23-24页 |
| ·提离效应 | 第24页 |
| ·探头检测面大小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 第三章 基于振动法的磁记忆梯度信号检测 | 第26-31页 |
| ·引言 | 第26页 |
| ·磁记忆检测的可行性探讨 | 第26-29页 |
| ·定量分析应力集中区的可行性 | 第26-27页 |
| ·法向磁场梯度法测量的可行性 | 第27-29页 |
| ·梯度法磁记忆检测方法介绍 | 第29页 |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 第四章 基于梯度法的磁记忆检测仪器介绍 | 第31-45页 |
| ·引言 | 第31页 |
| ·磁记忆检测仪的组成 | 第31-41页 |
| ·振动探头 | 第31-35页 |
| ·调零电路 | 第35-36页 |
| ·滤波放大电路 | 第36-37页 |
| ·倍数可调放大电路及电压偏置电路 | 第37-38页 |
| ·升压驱动电路 | 第38-40页 |
| ·单片机及外围电路 | 第40-41页 |
| ·电源系统 | 第41页 |
| ·软件系统 | 第41-42页 |
| ·系统的集成和外观 | 第42-43页 |
| ·仪器测量数的技术指标和影响因素 | 第43页 |
| ·技术指标 | 第43页 |
| ·影响仪器测量的因素 | 第43页 |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 第五章 测试仪器对于 A3 低碳钢的拉伸实验 | 第45-51页 |
| ·引言 | 第45页 |
| ·实验仪器 | 第45页 |
| ·验证提离效应实验 | 第45-47页 |
| ·实验方案 | 第45-46页 |
| ·实验结果 | 第46-47页 |
| ·缺陷的定位与时间效应的检测实验 | 第47-48页 |
| ·实验方案 | 第47页 |
| ·实验结果 | 第47-48页 |
| ·构件内部应力大小对信号影响的实验 | 第48-49页 |
| ·实验方案 | 第48-49页 |
| ·实验结果 | 第49页 |
| ·实验结果讨论与分析 | 第49-50页 |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 第六章 梯度法磁记忆检测仪应用于钢轨无损检测 | 第51-59页 |
| ·引言 | 第51页 |
| ·用于检测钢轨的小推车设计 | 第51-54页 |
| ·用于检测钢轨的检测仪的改造 | 第54-55页 |
| ·用于检测钢轨的软件系统改造 | 第55-56页 |
| ·对于检测小车检测缺陷钢轨的可靠性试验 | 第56-58页 |
| ·钢轨缺陷的设计 | 第56页 |
| ·实验过程及数据分析 | 第56-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 ·全文工作总结 | 第59-60页 |
| ·课题展望 | 第60-61页 |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 致谢 | 第65-66页 |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6-67页 |
| 附录 系统集成外观图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