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污染分析与测定论文

基于能源效率视角的碳排放实证研究--以我国工业部门为例

内容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1页
第一章 导论第11-21页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1-15页
  一、 能源问题正在成为各国发展关注的焦点第11页
  二、 我国的能源效率问题尤为突出第11-13页
  三、 能源效率和碳减排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急需解决的难题第13-15页
 第二节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第15-17页
  一、 研究目标第15页
  二、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第15-16页
  三、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第16-17页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第17-21页
  一、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第17-18页
  二、 研究方法与工具第18-19页
  三、 本论文的特色与创新之处第19-21页
第二章 能源效率和碳排放研究文献述评第21-33页
 第一节 国内外关于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文献观点述评第21-25页
  一、 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的研究第21-22页
  二、 关于能源消耗强度的研究:国别差距、行业分析和 EI 下降第22-23页
  三、 关于能源效率的相关研究:比较、评价与政策第23-25页
 第二节 国内外关于碳强度的相关研究文献述评第25-30页
  一、 低碳经济概念:向低碳经济转型第25-26页
  二、 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关系第26-27页
  三、 碳排放和节能减排路径的研究:从影响因素入手节能减排第27-28页
  四、 关于碳足迹的研究:计算碳足迹促进减排第28-29页
  五、 碳排放制度设计:尝试环境规制和碳税治理第29-30页
 第三节 启示与思考第30-33页
第三章 能源效率现实约束下的碳排放:国际比较与我国差距第33-51页
 第一节 我国能源效率的现状特点与国际差距第33-37页
  一、 1978 年以来我国能源效率的变化:历史与现状第33-35页
  二、 能源效率的国际比较:我国能源效率的特点与差距第35-37页
 第二节 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及其差距第37-42页
  一、 我国能源消费的工业主导特征一直未有明显改善第37-39页
  二、 工业部门的能源消费持续增长、能源效率明显提高第39-40页
  三、 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强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第40-41页
  四、 近几年工业部门内部采掘业能耗强度的下降最为明显第41-42页
 第三节 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与国际比较第42-51页
  一、 我国二氧化碳排放的总体状况:总量持续上升、强度明显下降第42-44页
  二、 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水平的国际比较:总量巨大、增长速度惊人第44-46页
  三、 中印比较: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形势更加严峻第46-47页
  四、 人均二氧化碳排放的国际比较:指标值水平中下但在迅速增长第47-48页
  五、 二氧化碳排放与产业结构情况的国际比较与启示第48-51页
第四章 能源效率、能源结构变动与碳排放:理论与模型第51-69页
 第一节 能源效率与能源利用的前沿面:前沿面理论的尝试性扩展第51-57页
  一、 从生产前沿面到能源利用的前沿面第51-55页
  二、 能源利用的前沿面:前沿面理论的尝试性拓展第55-57页
 第二节 能源前沿面的确定:研究方法选择第57-65页
  一、 参数法与非参数方法的简单回顾第57-61页
  二、 SFA 基本模型及其改进第61-63页
  三、 能源前沿面的确定第63-65页
 第三节 能源效率决定下的碳排放前沿分析模型第65-69页
  一、 包含能源投入和碳排放的生产函数选择第65-66页
  二、 能源效率与碳排放:前沿模型构建第66-69页
第五章 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效率与二氧化碳排放:实证分析第69-99页
 第一节 我国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第69-82页
  一、 二氧化碳排放的估算方法第69-74页
  二、 我国工业部门的二氧化碳排放第74-77页
  三、 工业部门终端能源消费中化石能源二氧化碳的排放第77-82页
 第二节 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前沿与差距第82-97页
  一、 利用包含能源利用的生产前沿度量的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第82-90页
  二、 利用能源效率决定函数测度的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差距第90-94页
  三、 工业部门二氧化碳前沿的直接度量第94-97页
 第三节 我国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的差距:启示与思考第97-99页
第六章 我国工业部门的能源结构变动与碳排放:情景模拟第99-113页
 第一节 能源结构变化影响下的二氧化碳排放第99-104页
  一、 我国工业部门二氧化碳排放中的能源结构效应大于能源强度效应第100-101页
  二、 我国工业部门化石能源二氧化碳排放的来源能源构成第101-104页
 第二节 能源结构变动与二氧化碳减排情景模拟第104-109页
  一、 工业部门能源利用结构变动和碳排放情景设计第104页
  二、 工业部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情景下的二氧化碳减排讨论第104-108页
  三、 工业部门技术进步改进碳排放系数情景下的二氧化碳减排讨论第108-109页
 第三节 小结与启示第109-113页
第七章 我国工业部门节能减排的路径探讨:结论与建议第113-119页
 第一节 关于我国能源效率和二氧化碳排放研究的总结与结论第113-114页
 第二节 我国节能减排路径的政策建议第114-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7页
致谢第127页

论文共1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信托财产法律制度研究--以两岸信托财产制度比较为视角
下一篇: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问题、挑战及前景--地缘政治经济学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