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内容提要 | 第1-5页 |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12页 |
| 1 引言 | 第12-20页 |
| ·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 ·研究的背景 | 第12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7-20页 |
|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2 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概述 | 第20-24页 |
| ·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产生与发展 | 第20-22页 |
| ·传统型信息服务阶段 | 第20页 |
| ·复合型信息服务阶段 | 第20-21页 |
| ·数字型信息服务阶段 | 第21-22页 |
| ·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影响因素分析 | 第22-23页 |
|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 第22页 |
| ·环境因素 | 第22页 |
| ·资金设入 | 第22页 |
| ·馆员素质 | 第22-23页 |
| ·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的角色定位 | 第23-24页 |
| 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优势 | 第24-27页 |
| ·具有向广大“三农”区域扩展信息服务的优势 | 第24页 |
| ·拥有丰富的农业所需的信息资源的优势 | 第24-25页 |
| ·拥有大批可服务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高素质人才资源的优势 | 第25页 |
| ·拥有大量的服务于农村信息化发展的科研成果的优势 | 第25页 |
| ·拥有为农村社会弱势群体信息援助的优势 | 第25-27页 |
| 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现状 | 第27-34页 |
| ·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现状 | 第27-32页 |
| ·传统信息服务模式与现代信息服务模式将长期并存 | 第27页 |
| ·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向数字图书馆过渡 | 第27-28页 |
| ·各类型数据库资源满足读者需求 | 第28-29页 |
| ·基本实现资源共建共享的信息服务 | 第29-31页 |
| ·传统的借阅服务仍是图书馆的重要信息服务 | 第31-32页 |
| ·信息服务的范围扩大,向农村扩展 | 第32页 |
| ·农业院校图书馆在新农村建设中信息服务内容 | 第32-34页 |
| ·普遍积极参与“三下乡”活动 | 第32-33页 |
| ·组织本院校大学生去农村科学实践 | 第33页 |
| ·为涉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和信息服务 | 第33页 |
| ·关注校内农村弱势群体 | 第33-34页 |
| 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存在问题分析 | 第34-39页 |
| ·文献资源闲置和重复购置现象严重 | 第34-35页 |
| ·专业文献资源匮乏 | 第35页 |
| ·图书馆馆员信息素养亟待提高 | 第35-36页 |
| ·农村信息化服务设施不健全,信息传递具有局限性 | 第36页 |
| ·为新农村建设多元化群体信息服务的准备不足 | 第36-37页 |
| ·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有待改善 | 第37-38页 |
| ·农村留守儿童的信息服务问题亟待解决 | 第38-39页 |
| 6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促进农业院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对策 | 第39-43页 |
| ·依托远程教育,服务农村信息化建设 | 第39页 |
| ·为农民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 第39页 |
| ·加强农业专项的数据库建设 | 第39-40页 |
| ·建立信息服务的整体共享,实现信息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 第40页 |
| ·开展“个性化”信息服务,丰富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 | 第40-42页 |
| ·建立工地流动民工书屋 | 第40-41页 |
| ·免费开放网络资源,提高自助信息能力 | 第41页 |
| ·根据需求开设讲座和培训课程 | 第41页 |
| ·服务中体现人文关怀 | 第41-42页 |
| ·开展网上科技信息下乡活动 | 第42页 |
| ·提高馆员的服务意识 | 第42-43页 |
| 7 结论 | 第43-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9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