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一、选题的缘由 | 第11-13页 |
(一) 推动农村土地流转的客观条件 | 第11-12页 |
(二) 农村土地流转的国家政策依据 | 第12页 |
(三) 马克思地租理论对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指导 | 第12-13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一) 有利于丰富发展马克思地租理论研究 | 第13页 |
(二) 有利于促进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建立 | 第13页 |
(三) 有利于促进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 | 第13-14页 |
三、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一) 国内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 | 第14-16页 |
(二) 国外对马克思地租理论的研究 | 第16-17页 |
四、研究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 | 第17-19页 |
(一) 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二) 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 马克思地租理论概述 | 第19-27页 |
一、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形成 | 第19-20页 |
二、地租的内涵及实质 | 第20-21页 |
(一) 地租是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的产物 | 第20-21页 |
(二) 地租是超额利润的转化形式 | 第21页 |
三、地租的形式 | 第21-24页 |
(一) 绝对地租 | 第21-22页 |
(二) 级差地租 | 第22页 |
(三) 垄断地租 | 第22-23页 |
(四) 建筑地段地租 | 第23-24页 |
(五) 矿山地租 | 第24页 |
四、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历史价值 | 第24-27页 |
(一) 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提供理论依据 | 第24-25页 |
(二) 为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指导 | 第25-27页 |
第三章 马克思地租理论的实践:农村土地流转 | 第27-38页 |
一、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概念及必要性 | 第27-30页 |
(一) 土地流转的概念界定 | 第27-28页 |
(二)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必要性 | 第28-30页 |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分类及形式 | 第30-32页 |
(一) 以土地流转的受、让双方划分 | 第30-31页 |
(二) 以推动流转的因素划分 | 第31-32页 |
(三) 以土地流转的期限划分 | 第32页 |
(四) 以土地流转程度划分 | 第32页 |
三、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内容分析 | 第32-38页 |
(一)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产权分析 | 第33-34页 |
(二)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价格分析 | 第34-36页 |
(三)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利益分配分析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 第38-47页 |
一、农村土地流转的现状——以平顶山市为例 | 第38-41页 |
(一)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 第38页 |
(二)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村土地流转的总体情况 | 第38-39页 |
(三) 河南省平顶山市农村土地流转的特点 | 第39-41页 |
二、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41-43页 |
(一) 国家相关政策有待完善 | 第41页 |
(二) 土地承包政策执行不到位 | 第41-42页 |
(三) 在土地流转操作方面存在不足 | 第42页 |
(四) 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利益受损 | 第42-43页 |
三、完善我国农村土地流转的对策和建议 | 第43-47页 |
(一) 农村土地流转应以地租的形式有偿流转 | 第43-45页 |
(二) 建立以土地价格评估为重点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机构 | 第45页 |
(三) 在维护农民利益的基础上农地产权明晰化 | 第45-46页 |
(四) 健全完善多层次的农村土地流转保障机制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附录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