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6页 |
·主要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中资银行 | 第16-17页 |
·战略投资者 | 第17页 |
·合格的战略投资者 | 第17-18页 |
·引资银行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9-20页 |
·本文的创新之处 | 第20-23页 |
第二章 战略引资的背景、现状与文献评述 | 第23-58页 |
·引言 | 第23-24页 |
·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背景 | 第24-27页 |
·中国银行业改革 | 第24-25页 |
·金融危机和金融开放 | 第25-26页 |
·监管层的鼓励和推动 | 第26-27页 |
·中资银行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现状和特点 | 第27-42页 |
·外资入股步伐加快、比例提高、规模扩大 | 第31页 |
·外资入股路线变宽,但战略意图贯穿始终 | 第31-35页 |
·境外战略投资者呈现多元化特征 | 第35-36页 |
·入股安排体现“引资”、“引智”、“引制”多管齐下 | 第36-42页 |
·关于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的争论和评述 | 第42-56页 |
·要不要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 | 第42-44页 |
·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会不会危害金融安全? | 第44-47页 |
·是不是贱卖国有银行股权? | 第47-54页 |
·能否真正帮助中资银行完善公司治理,提升竞争力?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三章 战略引资效果的实证分析:基于引资银行数据 | 第58-78页 |
·引言 | 第58-59页 |
·引资效果的度量 | 第59-63页 |
·引资效果检验指标 | 第59-61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61-62页 |
·描述性统计 | 第62-63页 |
·实证研究设计 | 第63-65页 |
·实证结果 | 第65-70页 |
·回归结果 | 第65-67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67-70页 |
·实证结果分析 | 第70-74页 |
·“引资”效果分析 | 第70页 |
·“引智”效果分析 | 第70-73页 |
·“引制”效果分析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附录 引资银行的财务重组情况及其检验 | 第75-78页 |
第四章 战略引资与中资银行创新能力 | 第78-98页 |
·引言 | 第78-79页 |
·实证研究设计 | 第79-84页 |
·中资银行创新能力的度量 | 第79-80页 |
·控制变量 | 第80-83页 |
·模型设计 | 第83-84页 |
·数据和样本 | 第84-86页 |
·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 | 第84-85页 |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85-86页 |
·实证结果 | 第86-92页 |
·回归结果 | 第86-89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89-92页 |
·实证结果讨论和分析 | 第92-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8页 |
第五章 战略引资与中资银行信用风险 | 第98-122页 |
·引言 | 第98-100页 |
·研究假设 | 第100-103页 |
·研究方法和数据说明 | 第103-107页 |
·模型设定和变量定义 | 第103-105页 |
·数据和样本 | 第105-107页 |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107-120页 |
·回归结果 | 第107-116页 |
·稳健性检验 | 第116-120页 |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六章 结语 | 第122-126页 |
·主要工作与研究结论 | 第122-124页 |
·研究展望 | 第124-126页 |
致谢 | 第126-128页 |
参考文献 | 第128-135页 |
作者攻博期间完成的论文 | 第135-136页 |
作者攻博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获得的科研奖励 | 第136-13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