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指数的测度与分析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0页 |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逻辑框架 | 第10-11页 |
1 理论综述和指标选取 | 第11-16页 |
·比较优势动态变化的相关理论 | 第11-14页 |
·劳动力差异造成的比较优势 | 第11-12页 |
·自然资源禀赋不同促成的比较优势 | 第12页 |
·技术进步内生化促成的比较优势 | 第12-13页 |
·政府政策倾向促成的比较优势 | 第13-14页 |
·比较优势测度指标 | 第14-16页 |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14-15页 |
·修正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 第15-16页 |
2 中美制成品贸易动态比较优势的测度 | 第16-30页 |
·目标商品的选择 | 第16-18页 |
·中美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对比 | 第18-30页 |
·产业层次比较优势对比 | 第18-21页 |
·SITC2 位数水平产品比较优势对比 | 第21-30页 |
3 我国在中美制成品贸易中比较优势动态变动原因 | 第30-39页 |
·中美两国要素禀赋差异 | 第30-35页 |
·劳动力要素 | 第30-31页 |
·资本要素 | 第31-34页 |
·技术 | 第34-35页 |
·垂直专业化分工 | 第35-37页 |
·贸易政策 | 第37-39页 |
4 结论及政策建议 | 第39-44页 |
·立足现实、维持现有的比较优势产业发展 | 第39-41页 |
·规划主导产业 | 第41-42页 |
·鼓励反向创新 | 第42-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