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清代秋审制度形成的思想理论基础 | 第14-20页 |
(一) 古代“礼治”和天人感应的思想 | 第14-15页 |
(二) 慎刑,少杀,宽缓的法律思想 | 第15-18页 |
(三) 秋冬行刑思想 | 第18页 |
(四) 中央集权及皇权专制思想 | 第18-20页 |
二、清代秋审的司法程序 | 第20-33页 |
(一) 清代各级司法机构设置及其分类 | 第20-23页 |
(二) 州县秋审案件司法程序 | 第23-24页 |
(三) 省级秋审案件司法程序 | 第24-26页 |
(四) 中央秋审程序 | 第26-30页 |
(五) 秋审结果的情实,缓决,可矜,留养承嗣 | 第30-33页 |
三、清代秋审制度的特征 | 第33-40页 |
(一) 秋审制度的运行机制特征 | 第33-36页 |
(二) 秋审制度的执行特征 | 第36-40页 |
四、秋审制度的意义 | 第40-46页 |
(一) 秋审制度的积极意义 | 第40-42页 |
(二) 秋审制度的消极意义 | 第42-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一、史料类 | 第48页 |
二、论著类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