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语交际中的冗余现象研究
| 内容提要 | 第1-8页 |
| 绪论 | 第8-11页 |
| ·有关冗余现象的理论 | 第8-9页 |
| ·信息论角度 | 第8页 |
| ·翻译论角度 | 第8页 |
| ·语用学角度 | 第8-9页 |
| ·国内语言学界对“冗余现象”的研究 | 第9页 |
|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9页 |
| ·研究方法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 第1章 冗余的界定 | 第11-13页 |
| ·前人对于“冗余”的界定 | 第11页 |
| ·对“信息”的再认识 | 第11-13页 |
| ·信息论中的信息 | 第11-12页 |
| ·语言学中的信息 | 第12-13页 |
| 第2章 交际与冗余 | 第13-24页 |
| ·交际 | 第13页 |
| ·言语交际的四要素 | 第13页 |
| ·影响交际的因素 | 第13页 |
| ·言语交际与冗余 | 第13-14页 |
| ·言语冗余的分类 | 第14-24页 |
| ·信息干扰导致的冗余 | 第14-15页 |
| ·主观干扰 | 第14-15页 |
| ·客观干扰 | 第15页 |
| ·功能性冗余 | 第15-24页 |
| ·交际中的寒暄语 | 第15-16页 |
| ·过量答语 | 第16-17页 |
| ·支持性话语 | 第17-20页 |
| ·重复性话语 | 第20-22页 |
| ·搪塞推诿 | 第22页 |
| ·冗余修饰语 | 第22页 |
| ·冗余性疑问 | 第22-24页 |
| 第3章 言语交际中冗余现象存在的语用理据 | 第24-27页 |
| ·目的-意图原则 | 第24-25页 |
| ·目的意图原则的理论基础 | 第24-25页 |
| ·语用学的“目的-意图”原则 | 第25页 |
| ·礼貌原则与面子论 | 第25-27页 |
| ·利奇的礼貌原则 | 第25-26页 |
| ·布朗和列文森的面子保全论 | 第26-27页 |
| 第4章 制约言语冗余的因素 | 第27-31页 |
| ·交际者自身因素 | 第27-29页 |
| ·年龄 | 第27-28页 |
| ·交际关系 | 第28-29页 |
| ·亲疏关系 | 第28页 |
| ·尊卑关系 | 第28-29页 |
| ·主观情绪 | 第29页 |
| ·语境因素 | 第29-31页 |
| 第5章 冗余的语用功能 | 第31-34页 |
| ·保障信息准确传递 | 第31页 |
| ·维系交往,增进感情 | 第31页 |
| ·帮助思考和语言理解 | 第31-32页 |
| ·融洽感情,减少误解 | 第32页 |
| ·表达情感 | 第32页 |
| ·幽默 | 第32-34页 |
| 结论 | 第34-35页 |
| 注释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 中文摘要 | 第37-39页 |
| Abstract | 第39-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