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3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17页 |
·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 | 第15-16页 |
·供应链中商务信用的提出 | 第16-17页 |
·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理论意义 | 第18页 |
·现实意义 | 第18页 |
·文献综述 | 第18-31页 |
·供应链协调 | 第19-25页 |
·商务信用下的供应链协调 | 第25-29页 |
·供应链中的信用研究 | 第29-30页 |
·商务信用下供应链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研究现状评价 | 第30-31页 |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 第31-33页 |
·研究思路 | 第31页 |
·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论文组织结构 | 第32-33页 |
·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33-35页 |
·研究方法 | 第33-34页 |
·创新点 | 第34-35页 |
第二章 商务信用下供应链激励协调的理论基础 | 第35-53页 |
·供应链合同 | 第36-40页 |
·供应链合同的概念 | 第36页 |
·供应链合同的成因 | 第36-37页 |
·供应链合同的协调机制 | 第37-38页 |
·供应链合同的构成 | 第38-40页 |
·供应链合同模型的构成要素 | 第40页 |
·供应链库存协调 | 第40-46页 |
·供应链库存管理存在的问题 | 第40-41页 |
·供应链库存协调方式 | 第41-42页 |
·供应链库存协调战略与策略 | 第42-46页 |
·供应链中的商务信用 | 第46-51页 |
·商务信用的界定 | 第46-47页 |
·商务信用的理论体系 | 第47-50页 |
·供应链中商务信用的构成 | 第50-51页 |
·供应链中的信用交易 | 第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3页 |
第三章 商务信用下的供应链激励协调机制研究 | 第53-69页 |
·问题的描述 | 第54-55页 |
·研究假设 | 第54页 |
·建模符号 | 第54-55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5-57页 |
·非商务信用下的模型 | 第55页 |
·商务信用下的模型 | 第55-57页 |
·合同参数的设定 | 第57页 |
·参数Q的范围 | 第57页 |
·参数M 的范围 | 第57页 |
·合同的效率和灵活性 | 第57-58页 |
·协调机制 | 第58-63页 |
·基于shapley 值法的协调策略 | 第58-60页 |
·基于相同利润增长率的协调策略 | 第60页 |
·综合收益协调策略 | 第60-63页 |
·基于 TOPSIS 法的综合收益协调策略 | 第60-61页 |
·基于NASH 谈判模型的综合收益协调策略 | 第61-63页 |
·数值算例 | 第63-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第四章 信用交易下损耗性商品的销售与订购博弈 | 第69-95页 |
·损耗性商品概述 | 第70-71页 |
·损耗性商品 | 第70页 |
·损耗性商品的库存性质 | 第70-71页 |
·信用交易下基于线性需求的损耗性商品的销售与订购博弈 | 第71-79页 |
·研究假设 | 第71页 |
·建模符号 | 第71-72页 |
·斯坦博格博弈模型 | 第72-77页 |
·零售商模型 | 第72-74页 |
·供应商模型 | 第74页 |
·斯坦博格博弈 | 第74-77页 |
·数值算例 | 第77-79页 |
·信用交易下基于指数需求的损耗性商品的销售与订购博弈 | 第79-85页 |
·斯坦博格博弈模型 | 第79-82页 |
·零售商模型 | 第79-80页 |
·供应商模型 | 第80页 |
·斯坦博格博弈 | 第80-82页 |
·数值算例 | 第82-85页 |
·信用交易下基于零售商竞争的损耗性商品的销售与订购博弈 | 第85-94页 |
·斯坦博格博弈模型 | 第85-91页 |
·零售商模型 | 第85-88页 |
·供应商模型 | 第88页 |
·斯坦博格博弈 | 第88-91页 |
·数值算例 | 第91-94页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第五章 多阶段信用支付变动条件下的 EOQ 研究 | 第95-108页 |
·资金流的时间价值 | 第96-97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9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97-103页 |
·研究假设 | 第97-98页 |
·建模符号 | 第98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98-103页 |
·模型的最优化条件分析 | 第103-104页 |
·最优订货周期和支付策略的决定 | 第104-106页 |
·数值算例 | 第106-107页 |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第六章 供应链中信用交易的演化博弈分析 | 第108-122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09-110页 |
·演化博弈论概述 | 第110-112页 |
·演化博弈论的产生与发展 | 第111页 |
·演化博弈理论的特征 | 第111-112页 |
·问题描述 | 第112-113页 |
·模型的假设、符号及其建立 | 第113-114页 |
·模型的演化与稳定策略 | 第114-119页 |
·数值分析 | 第119-121页 |
·本章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七章 总结及展望 | 第122-124页 |
·总结 | 第122-123页 |
·本文的研究成果 | 第122-123页 |
·本文的局限性 | 第123页 |
·展望 | 第123-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37页 |
附录 | 第137-138页 |
致谢 | 第138-139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