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蓝型油菜早熟品种遗传特性的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1-18页 |
1 油菜早熟性选育的研究进展 | 第11-14页 |
·油菜早熟性的意义 | 第11-12页 |
·油菜早熟品种的特点 | 第12页 |
·油菜早熟性的早期选择 | 第12-13页 |
·油菜早熟性的研究进展 | 第13页 |
·不同作物早熟性的分子鉴定 | 第13-14页 |
2 油菜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 | 第14-16页 |
·油菜分子标记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油菜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 | 第15页 |
·油菜分子标记遗传图谱的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构建DNA标记图谱的计算机软件 | 第16页 |
3 本研究的立题依据和研究目的 | 第16-18页 |
·立题依据 | 第16页 |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6-18页 |
第二章 甘蓝型早熟油菜品种生育特性的研究 | 第18-3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8-19页 |
·参试品种(系)及来源 | 第18-19页 |
·试验设计 | 第19页 |
·方法 | 第19页 |
·生育期记载 | 第19页 |
·花芽分化时期的观察 | 第19页 |
·数据分析 | 第1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9-31页 |
·不同播期、不同品种的全生育期及活动积温 | 第19-21页 |
·不同播期、不同品种的始花期和终花期 | 第21-23页 |
·不同播期、不同品种各个生育阶段的天数 | 第23-25页 |
·不同生育期与成熟期的相关 | 第25-27页 |
·早熟油菜花芽分化的特征 | 第27页 |
·不同播期对早熟油菜产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油菜产量构成因素 | 第28页 |
·产量形成过程 | 第28页 |
·不同播期、不同品种的产量结果与分析 | 第28-29页 |
·不同播期对早熟油菜品种综合性状的影响 | 第29-31页 |
·不同播期对早熟油菜品种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29-30页 |
·不同播期对不同油菜材料品质性状的影响 | 第30-31页 |
3 讨论 | 第31-34页 |
·早熟油菜品种的早期鉴定 | 第31页 |
·早熟油菜品种的最适播种期 | 第31-32页 |
·春油菜品种在南方冬油菜产区的适应性 | 第32-33页 |
·早熟油菜品种的耐迟播性 | 第33-34页 |
第三章 甘蓝型早熟油菜品种综合性状的研究 | 第34-39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4-35页 |
·参试品种(系) | 第34页 |
·试验设计 | 第34页 |
·方法 | 第34-35页 |
·农艺性状的考察 | 第34页 |
·品质性状测定 | 第34页 |
·数据分析 | 第34-3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不同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 | 第35-36页 |
·考种结果 | 第35-36页 |
·各性状间的相关关系 | 第36页 |
·不同品种的主要品质性状 | 第36-37页 |
·产量统计分析结果 | 第37-39页 |
第四章 甘蓝型油菜SSR标记遗传图谱构建 | 第39-51页 |
1 材料 | 第39-45页 |
·试验材料 | 第39页 |
·亲本及来源 | 第39页 |
·群体的构建 | 第39页 |
·SSR标记来源 | 第39-40页 |
·SSR标记参考图谱和锚定标记 | 第39-40页 |
·试验方法 | 第40-42页 |
·油菜基因组DNA的提取和纯化过程 | 第40页 |
·基因组DNA的检测 | 第40-41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反应条件的优选 | 第41页 |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的反应体系及反应程序 | 第41-42页 |
·引物筛选 | 第42页 |
·作图群体标记基因型分析 | 第42-45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42-44页 |
·标记基因型数据的读取 | 第44-45页 |
·遗传图谱构建 | 第45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5-50页 |
·油菜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5-46页 |
·油菜SSR主要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6-47页 |
·SSR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47-50页 |
3 讨论 | 第50-51页 |
·作图群体的选择 | 第50页 |
·标记分布及遗传连锁图谱的长度 | 第50页 |
·分子标记偏分离的影响 | 第50-51页 |
第四章 总结与讨论 | 第51-54页 |
1 全文总结 | 第51-52页 |
·甘蓝型油菜早熟品种的特征特性 | 第51-52页 |
·生育期特性 | 第51页 |
·农艺性状特性 | 第51页 |
·品质特性 | 第51-52页 |
·SSR标记遗传图谱的构建 | 第52页 |
2 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9页 |
附录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