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财务欺诈起因与防范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1页 |
| 1. 导论 | 第11-15页 |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研究范围 | 第12页 |
|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 ·财务欺诈相关的概念及比较 | 第12-15页 |
| ·财务欺诈 | 第12-13页 |
| ·盈余管理 | 第13页 |
| ·会计信息失真 | 第13-15页 |
| 2. 国内外财务欺诈研究综述 | 第15-26页 |
| ·国外财务欺诈理论 | 第15-21页 |
| ·财务舞弊的起因理论 | 第15-17页 |
| ·财务舞弊的识别理论 | 第17-21页 |
| ·企业舞弊的防范理论 | 第21页 |
| ·国内财务欺诈理论的文献综述 | 第21-26页 |
| 3. 财务欺诈的成因与实施手段 | 第26-32页 |
| ·财务欺诈的成因 | 第26-30页 |
| ·机会因素 | 第26-29页 |
| ·动力因素 | 第29-30页 |
| ·财务欺诈实施手段 | 第30-32页 |
| 4. 财务欺诈的模型研究 | 第32-46页 |
| ·样本选取 | 第32页 |
| ·控制样本的选择 | 第32-33页 |
| ·研究假设 | 第33-35页 |
| ·财务指标的选取 | 第35-37页 |
| ·数据处理方法的选择 | 第37-38页 |
| ·实证分析过程 | 第38-43页 |
| ·Wilcoxon秩和检验与均值计算 | 第39-41页 |
| ·二元逻辑回归 | 第41-43页 |
| ·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43-46页 |
| 5. 财务欺诈的非财务特征研究 | 第46-50页 |
| ·董事会开会次数 | 第46-47页 |
| ·公司股权结构不合理 | 第47页 |
| ·是否频繁更换会计事务所 | 第47-48页 |
| ·上市公司违规次数 | 第48页 |
| ·购并重组企业 | 第48-50页 |
| 6. 财务欺诈的防范建议 | 第50-56页 |
| ·企业内部建议 | 第50-52页 |
| ·健全董事会制度 | 第50-51页 |
| ·加强内部审计 | 第51-52页 |
| ·完善会计系统 | 第52页 |
| ·树立诚信的企业文化 | 第52页 |
| ·企业外部建议 | 第52-56页 |
| ·完善法律监管制度 | 第52-53页 |
| ·完善证券市场运行机制 | 第53-54页 |
| ·提高外部审计水平 | 第54页 |
| ·加强新闻媒介的监督作用 | 第54-56页 |
| 7. 总结和展望 | 第56-59页 |
| ·研究结论 | 第56-57页 |
| ·研究局限性 | 第57页 |
| ·文章创新点 | 第57-58页 |
| ·展望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