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法律逻辑及其发展方向--比较法的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引言 | 第10-11页 |
一、法律逻辑在中国的兴起及发展 | 第11-24页 |
(一) 中国法律逻辑的发展进程 | 第11-12页 |
(二) 近年来中国法律逻辑研究综述 | 第12-21页 |
1. 关于法律逻辑的研究对象 | 第12-14页 |
2. 关于法律逻辑的研究方法 | 第14页 |
3. 关于法律逻辑的体系问题 | 第14-15页 |
4. 法律逻辑的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5. 法律逻辑的性质 | 第17-19页 |
6. 法律逻辑的发展方向 | 第19-21页 |
(三) 中国法律逻辑研究之缺陷 | 第21-24页 |
1. 发展方向不明确 | 第21-22页 |
2. 研究内容与司法实践脱节 | 第22页 |
3. 研究的视野不够开阔 | 第22-23页 |
4. 研究方法落后 | 第23-24页 |
二、国外法律逻辑研究的发展 | 第24-40页 |
(一) 国外法律逻辑研究的最新动向 | 第24-25页 |
(二) 可资利用的国外研究成果 | 第25-40页 |
1. 实质论辩 | 第25-28页 |
2. 可废止性逻辑 | 第28-40页 |
三、吸收国外研究的精华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第40-55页 |
(一) 国外研究成果与中国实际的契合 | 第41-49页 |
1. 实质论辩的实际应用 | 第41-43页 |
2. 可废止性逻辑的实际应用 | 第43-49页 |
(二) 法律逻辑与中国司法实践——法院判决的依据 | 第49-55页 |
1. 判决依据的构成 | 第49-50页 |
2. 确认事实 | 第50-51页 |
3. 证人证词可靠性的判定 | 第51-52页 |
4. 专家的意见 | 第52-53页 |
5. 假说推定证据 | 第53-54页 |
6. 判决所依据的法律规范 | 第54-55页 |
四、中国法律逻辑研究的发展方向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