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引言 | 第12-13页 |
第一章 比例原则的概述 | 第13-21页 |
一、比例原则的涵义 | 第13-15页 |
二、比例原则的渊源 | 第15-18页 |
(一) 比例原则的思想渊源 | 第15-16页 |
(二) 比例原则的理论渊源 | 第16-17页 |
(三) 比例原则的制度渊源 | 第17-18页 |
三、比例原则的内容 | 第18-21页 |
(一) 适当性原则 | 第18-19页 |
(二) 必要性原则 | 第19页 |
(三) 狭义比例原则 | 第19-21页 |
第二章 比例原则的理论基础 | 第21-38页 |
一、比例原则的法学理论基础 | 第21-31页 |
(一) 比例原则的宪政基础 | 第21-23页 |
(二) 比例原则的行政法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二、比例原则的法经济学理论基础 | 第31-38页 |
(一) 法经济学的基本理念 | 第31-34页 |
(二) 比例原则的法经济学意义 | 第34-38页 |
第三章 比例原则的域外影响及其局限性 | 第38-44页 |
一、比例原则的域外影响 | 第38-41页 |
(一) 大陆法系国家 | 第38-39页 |
(二) 英美法系国家 | 第39-41页 |
二、比例原则的局限性 | 第41-44页 |
第四章 比例原则在我国的引入及适用建议 | 第44-52页 |
一、比例原则引入我国的必要性 | 第44-46页 |
(一) 社会转型的客观要求 | 第44页 |
(二) 现代行政法理念转化的现实要求 | 第44-45页 |
(三) 人权保护的必然要求 | 第45页 |
(四) 现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缺失 | 第45-46页 |
二、比例原则引入我国的可行性 | 第46-48页 |
(一) 比例原则与合理性原则 | 第46页 |
(二) 理论上与我国行政法基础理论不谋而合 | 第46-47页 |
(三) 实践上结合法经济分析法更具操作性 | 第47页 |
(四) 在我国立法中存在体现比例原则因素的法律条文 | 第47-48页 |
三、比例原则引入我国的方式与途径 | 第48-52页 |
(一) 比例原则引入我国的方式 | 第48-50页 |
(二) 比例原则引入我国的途径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研究生阶段发表论文 | 第57-58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