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引言 | 第7-10页 |
第1章 "怎么写"的发生 | 第10-16页 |
·社会背景:转型期文学的现代化要求 | 第10-11页 |
·理论背景:俄国形式主义与语言学转向 | 第11-13页 |
·从对"文学性"的追求到解构 | 第12页 |
·"陌生化":在传统与先锋之间 | 第12-13页 |
·"怎么写"的发生:对认识论小说原点的解构与小说本体论的再生 | 第13-16页 |
第2章 "怎么写"的本体论意义——从结构语言学的角度 | 第16-26页 |
·文学语言的能指与现实所指的剥离 | 第17-19页 |
·无穷扩展的能指与到达文学所指的过程:结构主义与"技术化"倾向 | 第19-22页 |
·没有所指的能指狂欢:解构主义与"先锋"的终结 | 第22-26页 |
第3章 写得"怎么样"——审美的辩证法 | 第26-38页 |
·文本与作者:从"知人论世"到"以意逆志" | 第26-31页 |
·文本与读者:"时间间距"下的"效果历史"与"视域融合" | 第31-34页 |
·马原小说在自身那个年代所起的作用 | 第32页 |
·马原小说对后人的理解所产生的影响 | 第32-33页 |
·在"时间间距"中马原自身视域的嬗变 | 第33-34页 |
·在"效果历史"的基础上的"视域融合 | 第34页 |
·普遍性的美学意义:否定与超越 | 第34-38页 |
·否定的超越之美 | 第34-35页 |
·未完成的否定之美 | 第35-38页 |
结语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1页 |
参考书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