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财政、国家财政论文--中国财政论文--方针政策及其阐述论文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兼论我国的双稳健政策配合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导言第9-13页
 0.1 选题依据和意义第9-10页
 0.2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综述第10-13页
  0.2.1 西方各经济学流派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思想的评述第10页
  0.2.2 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必要性的综述第10-11页
  0.2.3 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模式的综述第11-13页
1 西方经济学中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思想第13-34页
 1.1 西方主要流派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思想第13-32页
  1.1.1 凯恩斯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思想第13-16页
  1.1.2 新古典综合派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思想第16-21页
  1.1.3 货币学派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思想第21-24页
  1.1.4 供给学派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思想第24-26页
  1.1.5 新古典宏观学派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思想第26-28页
  1.1.6 新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思想第28-31页
  1.1.7 西方各流派财政货币政策配合思想的评论第31-32页
 1.2 IS-LM曲线与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第32-34页
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理论第34-44页
 2.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互关系第34-37页
  2.1.1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含义第34-35页
  2.1.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区别第35-36页
  2.1.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联系第36-37页
 2.2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的必要性第37-40页
 2.3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模式第40-44页
  2.3.1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类型第40-41页
  2.3.2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方式第41页
  2.3.3 政策搭配易出现的问题第41-44页
3 当前我国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双稳健政策第44-58页
 3.1 双稳健政策的概念第44-47页
  3.1.1 稳健政策和中性政策第45-46页
  3.1.2 稳健的财政政策第46页
  3.1.3 稳健的货币政策第46-47页
  3.1.4 双稳健政策第47页
 3.2 实行双稳健政策的原因第47-52页
  3.2.1 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演化为双稳健政策提供经验借鉴第47-48页
  3.2.2 基于我国IS-LM曲线的考虑第48-49页
  3.2.3 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理论为双稳健政策提供了理论基础第49-52页
 3.3 当前财政货币政策配合的基本内容第52-58页
  3.3.1 稳健财政政策的内容第52-56页
  3.3.2 稳健货币政策的内容第56-58页
4 双稳健政策配合的评价第58-69页
 4.1 政策内容相互呼应第58-64页
  4.1.1 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具体措施来看,两者的方向比较一致第58-59页
  4.1.2 双稳健政策实施以来,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第59-64页
 4.2 政策结合点存在问题第64-68页
  4.2.1 国债期限的问题第65-66页
  4.2.2 财政投融资体系不完善第66-68页
  4.2.3 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机构安排有待改进第68页
 4.3 未来财政货币政策的取向第68-69页
5 改善双稳健政策搭配的建议第69-72页
 5.1 实行国债余额管理制度第69页
 5.2 完善财政投融资体系第69-71页
  5.2.1 明确定位,规范资金投向第69-70页
  5.2.2 拓宽融资渠道第70-71页
 5.3 改进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机制第71-72页
结论第72-75页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第75-77页
致谢第77页

论文共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企业心理服务的中国本土化应用模式
下一篇:基于产业集群的中小企业融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