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区形态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缘起与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1、2 研究方法及论文框架 | 第10-14页 |
第二章 三个概念 一个理论 | 第14-23页 |
2、1 文化产业 | 第14-16页 |
2、2 创意产业 | 第16-18页 |
2、3 艺术 | 第18-20页 |
2、4 一个理论 | 第20-21页 |
2、5 结语 | 第21-23页 |
第三章 国内艺术区 | 第23-49页 |
3、1 圆明园画家村——"希望在遥远的地平线" | 第23-25页 |
3、2 北京798——前进中的变轨 | 第25-31页 |
3、3 宋庄——浪漫的共存 | 第31-37页 |
3、4 田子坊——艺术与商业的博弈 | 第37-44页 |
3、5 结语 | 第44-49页 |
第四章 国外艺术区 | 第49-65页 |
4、1 美国苏荷 | 第49-52页 |
4、2 爱尔兰都柏林圣殿酒吧区 | 第52-56页 |
4、3 巴黎左岸 | 第56-60页 |
4、4 韩国骆山公共美术区 | 第60-63页 |
4、5 结语 | 第63-65页 |
第五章 艺术园区的社会功能 | 第65-84页 |
5、1 培养艺术家 | 第65-68页 |
5、2 保护艺术家 | 第68-70页 |
5、3 繁荣艺术生态 | 第70-73页 |
5、4 提升城市品位,塑造城市形象 | 第73-81页 |
5、5 提升国家形象与软实力 | 第81-83页 |
5、6 结语 | 第83-84页 |
第六章 政府角色 | 第84-98页 |
6、1 应不应该介入? | 第84-86页 |
6、2 如何介入、介入做些什么? | 第86-92页 |
6、3 规范化——完善法律法规 | 第92-94页 |
6、4 中期扶持 | 第94-96页 |
6、5 后期反馈 | 第96-98页 |
第七章 理想艺术区形态模拟 | 第98-115页 |
7、1 作为城市文化形态的园区 | 第98-100页 |
7、2 园区的区位选择 | 第100-102页 |
7、3 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 第102-103页 |
7、4 艺术家入园机制 | 第103-105页 |
7、5 画廊 | 第105-108页 |
7、6 博物馆/美术馆 | 第108-112页 |
7、7 园区后台建设 | 第112-115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15-120页 |
访谈 | 第120-124页 |
后记 | 第124页 |